第二一六章 御前会议(五)(1 / 2)

今日之会,重要的不是要做什么,而是通过这样之后,将国事府下辖各司联合起来,让他们互相之间做好配合,习惯于这种联合行事,真正的做到各司其职,各出其力。

见过了司徒,也说过了司吏,对于工正之事,也做了一番过问,此时楚王的目光又移动到熊宫夏的身上来。

这楚国的典客本不是他,他之所长也非这纵横之事,而是治理一方、统率兵马平定叛乱,江东郡守做得好好的,没想到自己非要作死,撞在楚王的枪口上了,自从入了这郢都,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了。

初开始,他心中对此还颇有怨言,可后来在看到新城郡守以及宛郡郡守,也就释然了,至少他依旧是楚王的国事大臣,依旧是楚国的东春君,依旧能有十县之地做为食邑。

“臣拜见大王!”

见到目光落了过来,不等的楚王说话,熊宫夏主动出声问道。

楚王则望着他流露出了温煦的笑容。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自熊宫夏为典客之后,就再也没有理会过他的,实际上自熊宫夏入郢都之后的动静,靠着铁剑司楚王可是掌握了十之,尤其是对于他是否和昭雎走动,更加关注。

也幸好这熊宫夏是个聪明之人,自入郢都之后,几乎与昭雎就断绝了往来。

“王叔,不必多礼。”

“臣谢过大王。”

熊宫夏此时就挺直腰板,静立在这大殿当中。

“寡人尝闻,叔父善于兵事,善于治理豪强,想当初越国之地初入我楚国之时,其氏族多生反抗之心,后经叔父多年治理,倒也是太平了不少,还有了瓯越异族,深林野人,时常进犯我治下之土,也幸得叔父在,方能有安息。”

“唉!”话到这里,熊横长叹了一口气,表现出了些许的惆怅:“可偏偏却将叔父委任于典客,镇守于中枢,倒是在为难叔父了!”

为难,这本来就是为难。

现在当着群臣的面这么说,就是要在群臣的面前,要熊宫夏一个态度,一个君臣和睦、叔侄和睦的态度。

熊宫夏当机立断道:“大王不必忧思,不管在哪里,只要能为大王尽职,臣就能心安。”

似乎是在学着楚王的模样感慨,熊宫夏扫过场中诸位臣子:“四年前,槐兄受秦人之约,前往武关会盟,后被秦人所扣,举国危矣。所幸有良臣在,所幸有大王在,才让我楚国化危为安。如今思来,臣身为楚之公族、王之叔,于国未尽到公族之力,于王未尽到叔父之心,今日寡人不念及臣之罪,反而念及臣之功,臣如何又能生出不满之意。”

好家伙!

熊宫夏这一番话,比熊横说的是更加感人肺腑,似乎叔侄之间,是真有真情也。

对于他这番表现,楚王显然是满意的,他从王座上起身,步步走下来,抓着熊宫夏的肩膀,面上尽是真情流露。

君臣二人此举,今日之后便会传遍郢都,人人都会知道东春君与楚王的情谊,尤其是让隔壁的昭雎的望见,必然会绝了与熊宫夏的交好之心。

为了防备日后削减封地之事,这些老贵族联合起来给他摆上那么一道,所以熊横现在就要用所有的手段,尽可能的将他们分化。

寝宫当中,氛围安静。

就只有楚王拍着熊宫夏肩膀的声音传出,就在这略微停顿之后,又听得楚王言语道:“罢了,罢了,此间是商议国事,寡人岂可与叔父说这些,在这里寡人是君王,师傅是典客,改日寡人去典客府中拜访,再叙叔侄之谊!”

感觉这氛围也烘托到了,熊横忽然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