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七章 火取江州!(三)(1 / 2)

次日。

江州城外的楚军发动进攻,七万大军将江州城围了个水泄不通,那战鼓与号角嘶鸣的声音,就是城中任何一个角落,都是听得清清楚楚。

城中也一样是战鼓擂动,城墙垛口后面人头攒动,许许多多镌刻着一个秦字的黑色旌旗罗列于城墙之上,做好了一副迎战之势。

本以为楚军是要行攻城之举,但却万万没有想到,在这么大的阵势之后,秦军就全然没了动静,既不攻城,也不叫阵,就只是在下方修筑防御工事,没过几天的时间,两座高高的箭楼就耸立在外面,站在箭楼之后,城中的景致看得是一清二楚。

这一日,正午。

上庸将军项阳正与外交令黄歇立于营寨高台之上,仰望着面前的城池商议着攻城的计策。

“是我唐突了,原本以为外交令所长者,乃是纵横之策,乃是游走于诸国,雄辩于四方,可没想到近日来发现,外交令还有此治事之能,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营门之外,正有一辆辆的牛车从外面驶来,上面所携带的尽是粮草,多是由巴郡氏族所提供,他们被楚王的大饼所说服,还等着在楚王赶走秦国后,继续当领主呢。

项阳此人看起来虽然五大三粗,但实际上是个心细之人,在人情世故这一方面,处理的极为老道。这两日见识到黄歇的才能之后,心中对于楚王的钦佩又是多了几分,认定了以黄歇的才能遇到楚王,将来必然是前途无量。

自黄歇到了巴郡之后,就火速联络当地氏族首领,赠送他们以礼物,许诺他们以重利,还给他们着重讲解了一番,秦国的退走是必然之局,将来统治巴郡的会是楚王。

这些氏族们纷纷行动,做出了一副喜迎王师的姿态,一个个都争先抢后的想拥有这“从龙之功”,这样的投资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本万利的。

眼下这些粮草,都是又当地氏族所赠。

选择这样大张旗鼓的拉入营寨,一则是告诉城中秦国公子,有这么多的粮草在,楚军已做好了长期的准备;二则就是要告诉他,秦国在巴郡大势已去,抵抗是无用功。

黄歇面上笑的很灿烂。

没能让江州城轻而易举的被楚军取得,他自觉压力很大,现在终于是松上了一口气,有点儿扬眉吐气的意味。

“非也,此非我之功,乃将军之功,若非看到将军威武之师,这粮草也不会这么快送上来。对了,不知将军攻城之事,是否准备妥当?”

这几日,项阳明面上在修筑工事,做出了一副要将江州城围起来的样子,可暗地里却在收集焦油,准备箭矢、柴火,打算放火烧山,给予江州城火攻。

只见项阳捋了捋胡须,神情十分自信道:“外交令可有看到,这几日城墙上的秦军士卒有明显的减少吗?”

黄歇面上露出意外,他朝着城池的放下又仔细看了片刻。

只可惜这距离太过遥远,除了那高高树立的大纛和那密集的旌旗之外,再也看不到任何事物。

“我之看到城墙之上依旧是旌旗密布,将军何来判断出城墙上的秦军士卒少呢?”

项阳微微一笑道:“哈哈,外交令想不明白也是应该,此处距离城墙已过百丈,纵然是目力再好也看不清楚。”

“今日以来,我每日都派遣斥候在箭塔之上观望,将城墙上秦军接连以来的变化,都是记录下来,此看上去是旌旗变多了,可时机上是城墙上的人变少了。”

“必定是那秦国公子以为我短期之内,不会攻城,便将上面的士卒撤了一部分下去,尤其是那些临时征兆的民夫,是一个都不见。”

“此间民夫,尽皆江州人氏,素来就有抗秦之心,倘若暂时用不到他们征战,最好是将他们各自回家,尽量避免聚集在一起,若是聚集地久呢,就容易生出事端,尤其是城内这等高压之下,必然会如此。”

听到这里,黄歇才是彻底明白了:“将军是要今夜行动?”

项阳此举都是在说明,城中还是有轻敌之心了,这正是楚军进攻的好时候。

只见他点头道:“正是如此。一则,今夜攻城,可以攻其不备,让秦国公子从防备是也。二则,白日里我等如此押送粮草,他必然想不到我们今夜就来了。”

“可如此一来,留给将军调兵遣将的时间可就只有半日呢,能准备好吗,还有夜里攻城放火,对士卒调度而言,也是难度不小,我虽未从军,可这棘手之处,还是能想到一二的。”

黄歇所云,句句在理。

项阳对此却表现的颇有信心:“外交令莫要小看了我麾下这支大军,他们可并非临时征兆,他们乃我楚国之屯兵,农闲之事整日训练,行伍之士吃住一起,配合得当,区区一座江州城,又岂能说难!”

黄歇闻之,立即拱起手来:“好,那我就提前预祝将军旗开得胜。”

今夜。

苍穹不见金月,却星河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