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章思路很清晰,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皆是在地图上说得清清楚楚。
自春秋之后,战争频发,在这个礼乐崩坏的时代里,战争的艺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不管是形式、兵种、还是指挥,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春秋之时,诸侯之间最流行的还多是约战。
就是双方互相派遣使者,商议好了在某某地点,各自摇人后离开阵势战上一场,赢了的就是老大,输了的就老老实实去当弟弟。
到后面,国与国之战的战争越发频繁,而且动不动就是灭国之战,在这种高压之战,只要能胜利就行,什么手段都可以用上。
尤其是到了现在,魏武卒精兵略侧告知世人,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少梁邑一战以五万而破五十万,震惊了天下。
后面又有天才孙膑横空出世,两次围魏救赵将魏国落下神探,让天下人看到原来战争还可以这样,运动战一样是取胜之道,再往后还有胡服骑射的赵雍,他们都在改变着战争的形势。
今日匡章所出的策略,就是在这些前人的肩膀上,充分学习到他们的长处,将指挥艺术上升到了另外一个高度。
四路大军,各有战法,各有目的。
这些事情说起来一句话就足够了,但要是真正的执行起来,还是十分棘手的。
先不说九国都是没有训练过、都是文盲的农民军,他们绝大多数武器都需要自己准备,更就不谈甲胄了,更何况这还是九国,并非是一国,统筹起来更加的棘手。
纵是如此,匡章却依旧提了出来,足见他的信心如何。
“此四路者,协同而战,攻守相助,正好攻于白起之弱,扬我军之强,到时候以秦国三十余万军,必然难以阻挡,只有有一路破,则秦军满盘皆破也。”
略微停顿之后,匡章又继续说起来。
“只不过此战施展起来,颇费一些手段,若无诸位将军戮力而为,则绝无成功的可能,今日将此战说于诸位,便是希望借用诸位之才,一较长短,若是诸位将军有更好的破秦之法,我亦愿遵之!”
如此做一来可以与众人商议,让计策更加完善;二来就是告知诸位将军,计策是与诸位一起定的,一旦定下则不可更改,坚定执行。
说罢,匡章望向诸位将军,所有人都是望着那副地图若有所思。
熊横左思右想,这等计策虽称不上奇妙,但这是迄今为止,他听到的最有效的破秦之法了,就是想到白起那一夜的表现,不知道他又会用出什么手段来。
“启禀楚王、将军,我有一言!”
起身说话之人,原来是魏国上将军公孙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