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二章 赴会(五)(1 / 2)

此时的匡章,忽然焦急起来。

一直以来都是楚王在劝诫他,为他稳固军心,现在似乎有点儿反过来了。

倘若身为联军主帅的楚王当真是要与白起达成私下交易,拖延进兵,那仅凭他一个率军主将的身份,是万万拦不住的。

匡章深吸一口气后,极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他并没有哦出声,就只等得楚王是如何表态。

“大将军!”

楚王将目光投了过来:“你说,这秦人真有让我等必败的手段,又何必给寡人搭上这三郡之地呢!”

这番话给了匡章一个肯定的答案,只见他说过之后,又将目光投到了白起那边:“时间,归根到底就是时间,我们都是在与时间赛跑,就看谁能跑得过谁呢,寡人自诩从不落于人后,愿意与秦王跑一跑!”

秦国想要的是尽可能拖延到齐国攻宋,九国盟约解散,这样不费一兵一卒就可化为危难;九国想要的让魏国进逼关中,还等不到齐国起事,自己就想抢遭不住了。

熊横深知一个道理,从陇西戎狄当中杀出来的秦人,早就拥有了顽强的生命力,一旦不将其按死,那来日必然会崛起。

要是他目光短视,只接受了秦国的土地,没有摧毁秦军的意识,那过不了多少年,白起又会率领着虎狼之师将这些都夺回去。

所以留给他的路就只有一条,那就是彻彻底底的击败秦国。

想到了这些,楚王有忽得一下站了起来,目光直视着白起道:“此战,寡人势在必得,寡人所图谋者非十县一郡,而是你秦国永无威胁东方诸国之可能,将军的计策在寡人这里无用。”

话落,熊横再望匡章:“大将军携九国之君,勠力而谋秦,此所与寡人一道也,不管齐王如何,齐国如何,寡人对大将军始终是如一,函谷关有将军在,此必破秦!”

唉!

到这时候,一向镇定的白起才是叹了一口长期,似乎道出了许许多多的无奈。

“楚王真明君,大将军真名臣也,此番九国谋秦,我秦可谓是手段其楚,能力用尽,但却都能被楚王寻找破获之法,此等对手天下难觅是也。”

“既是楚王一心要以为灭我秦国为任,那我秦国手段自然是利诱不成了,就唯有在战争之上分出胜负,我秦国到底如何,皆要看我大秦的锐士了!”

上兵伐谋,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这场战事从一开始,双方思量的重点皆是在这谋上,直到今时今日方知,秦国所有的谋略是彻底破产,所能进行的就只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

顿了顿后,白起又继续说道:“我曾读春秋,有智伯攻赵,发兵二十万而围晋阳,赵无恤坚守三年不破,纵是城中易子而食,赵人依旧誓死抵抗,最终等到韩魏兵变,智氏而灭。”

“我秦国者,乃为嬴姓,与赵氏之祖飞廉、恶来同宗,血脉想通,又从戎狄之地练得坚韧之心,又岂能这么容易被破,九国谋秦之战在破函谷关后,才算是刚刚开启!”

赵无恤,乃赵氏一族杰出的首领,赵氏族在他的手中实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晋阳之战,更是改写了命运,甚至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基础。

白起说这些主要是在表明,秦人会与九国血战到底,当然也从侧面反应出,魏国大军真的逼近关中时,他一定会撤军回援,将函谷关留给九国大军。

“将军好志向,寡人钦佩,不过也请将军莫要忘记,寡人与匡章大将军可皆非智伯,我楚国也断然不会落到反被灭国的局面。”

熊横同样语气坚定地回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