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零章 赴会(三)(2 / 2)

一开始两人皆是有所保留,将一些细节性的东西都会省去,可越是到最后,就越是发现不施展出全力,根本谈不到对方的底。

坐在一旁的熊横就清楚地看到,函谷关大战就这样在他面前展开,终于双方在争论了良久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联军兵力虽多,但主动进攻必然会被地形所分割,不仅显示不出其优势,而且还很有落败的可能,白起也是同样的,在本身兵力就少的情况下进攻,无疑会让他落败。

“……可是将军须知,以如今之局,将军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魏国大军这几日便要渡河,一月之后就能威压关中,倘若还是按兵不动,那时候秦王就该等不住了!”

匡章最后一句话落,白起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他深知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旁听许久的熊横忽然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赵括。

当年的长平之战与之何其相似,或许赵国的决策层也知道,采用廉颇的计策坚守是最好的办法,至少会让赵国立于不败之地。

可现实是赵国国内再无粮草能支撑,若是不进攻前线就要断粮了,没有了粮草的军队就是一群流民,他们被白起收割也就只是时间问题,面对着慢性自杀和来个痛快,赵王无疑选择了来个痛快。

这时候他,询问满朝文武,谁愿意领兵去击败白起,这位秦国杀神的名字谁都听说过,而且还是在兵力有劣势的局势下,要去击败白起,这谁敢轻易应承,纵然是声名鹊起的李牧,也不敢轻易接下这烫手的善于。

忽然间,人群中站出一年轻男子,此人名赵括,乃马服君赵奢之子,说起这位赵奢可是了不得的,他是近些年来赵国为数不多能正面击败秦国的将军。

赵括一出来就侃侃而谈,颇知兵家之事,又素刚猛,自称能击败秦军,这时候什么秦人的离间计,什么纸上谈兵都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是满朝文武当中,唯一一个敢说会大败白起的人。

赵王能怎么选,只能是为其热烈送行,委以重任,并且许诺此战胜了,你就是我赵国的大将军。

那一日,在邯郸万千百姓的欢呼声中,赵括出兵了,似乎横扫在邯郸头上的阴云都被一扫而空,甚至就连赵王的心中,也痛快了几分。

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

当兵败的消息传来时,邯郸的百姓、赵国的臣子们必然对赵括是破口大骂,连赵王也忍不住说道:“赵括无能,灭我赵矣!”

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此时此刻白起所面临的,不正是当年赵括之局。

若是坚守,秦王不愿意!

若是出击,等同于送死!

函谷关的地形等同于上党,秦军一旦突破,则可直入邯郸平原,届时便是灭国之危!

今日联军一旦破函谷关,则可长驱关中平原,秦军再无险要可守,也会面临灭国之危!

事情的结局,大抵都是相似的,连熊横自己也没有想到,一场谋秦的大战会打成长平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