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暂时解决(1 / 2)

福霖跟着杜仲清走到学堂外,一推开门,她的哥哥们就一脸焦急地迎过来,纷纷问:“情况怎么样?”

福霖扬起笑脸,先用表情给了大家一个答案。

宋老五擦擦眼角泪水,向杜仲清长揖行礼,“谢先生帮忙,大恩大德,我们……”

宋老五一哽,他好像想不起来自己能为先生做些什么。

福霖见宋老五一脸难色,于是接话道:“我们就把夫子当爹娘一样孝顺!夫子先进屋,哥哥们快去倒茶!”

顺着福霖的牵引,杜仲清坐到院子里的一把竹椅上,笑道:“就你促狭,如果真想报答,不如多送些卤菜过来。”

福霖赶忙看向大哥,道:“夫子可喜欢大哥做的卤菜呢!”

宋大哥忙拍拍胸脯,“包在我身上!夫子,以后您爱吃什么告诉我,不会的我就去学!”

宋老二也憨厚笑着说:“我没什么本事,只有一把子力气,以后夫子有什么活儿要干,尽管吩咐!”

宋三哥也机灵道:“夫子,您的衣服贵我买不起,不过像是袜子、帕子之类的,我认识个手艺特别好的绣娘,以后就我包了!”

老四挠着头思索半天,也想不到自己能做什么,涨红着脸说:“以后夫子有什么跑腿的事就找我,我跑得快!”

宋家的孩子心性单纯,杜仲清听着大家的言语,不禁心中怅然,眼眶微湿,这样直白的善意,总让人无所适从。

宋老五捧来茶盏,见自己的哥哥们纷纷表态,便说:“我是先生的弟子,自当应将先生当爹娘般对待,可又不仅仅于此,今后先生的志向就是我的志向!我读书只为明理,不为科考。”

自从夫子离开后,他想了良多,从夫子当言行来看,恐怕夫子对当今圣上颇有微词,既然如此,那么他也不会踏入官场,像老师一样,在乡野之中教教书就好。

在探花爷面前谈论科举考试,她五哥是不是太狂了点?福霖尴尬得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忙道:“五哥你才读了几天书,就能考科举了?”

老五脸一红,看向先生,先生是夸过他读书的天分的,可是当着兄弟姐妹的面说出来,他不太好意思啊。

杜仲清道:“行了,郝庆只不过是现在不发难而已,你们的田里出过神麦,他不会放弃打田地的主意。你们还是想想好再找个靠山,毕竟我——”

杜仲清幽幽一叹。

福霖似乎有所感,道:“夫子,你要离开吗?”

杜仲清怅然,当初他来到宋家庄,就是为了避世,他不愿意辅佐乱国贼子,也不愿意给家里添麻烦,便在此避世,一避就是三年。

这三年,他不是闭目塞听,亲眼见着这个国家吏治越来越乱,心中更是茫然。

当今并非明君,而他看好的那位却因宫廷斗争而陨落,也不知那位被亲弟弟杀害时,是否后悔当时之仁?

发觉杜仲清的情绪不对,福霖忙活跃气氛:“夫子安心住着,我倒觉得他们会隐瞒下来。”

“哦,怎么说?”杜仲清调整一下姿势,身体前倾,好奇地看着福霖。

福霖笑道:“夫子要是离开,必是做大官去了,万一说上秋灵县的一言半语,他们可承受不了。”

杜仲清眼睛一亮,点头说:“你说得不错。”

福霖抬高下巴,“不过县令和郝家会想办法拉拢您,您一定要坚守风骨哟!”

宋老五不满说:“先生自然不与他们同流合污!”

“你们快回去吧,别让爹娘担心!”杜仲清一扫脸上阴霾,笑得畅快。

福霖等人识相离开,刚开门,就看见远远一辆马车奔驰而来。

“县令来了。咱们快走。”福霖忙扯着大哥要抱。

宋老大抱住福霖,带着弟弟们走开。

福霖回头望向学堂,正好看见一穿官服的男人由人扶着下了马车,在原地喘了一会儿才去敲学堂的门。

身体这么虚啊。

回到家,一家人团聚又是一阵相拥哭泣。

半晌,宋义才庆幸道:“事情终于过去,多亏了夫子啊。”

他摸摸身上的银票,还让他得了一笔赔偿。

福霖摇头:“爹,事情还没过去。郝家只是被暂时压制住了,咱们以后还得想办法。爹,咱们每晚上都得找人守夜,以防万一。”

宋义点头:“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咱们一人守一晚上。”

福霖摇头,“爹,这样不行,一晚上太难熬,人的精力不济,最好分上半夜和下半夜。”

宋义想想,也觉得有道理,熬一晚上确实太难熬,便道:“老五,你想一下怎么安排。”

老五应下后,福霖继续说:“咱们的地一日在自己手上,那郝家就会惦记一日。不如等到老大人来了,咱们把地卖出去换一块。”

宋义摇头:“那块地是你爷爷奶奶传给爹的,咱们家祖祖辈辈就靠那块地活着,我若是卖出去就是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