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寻找新的突破口(2 / 2)

张煜不住的向石信厚诉苦。

“显示器好说,关键就是德仪的芯片产能太低,提高产能必须整个前端都要进行升级,这需要不少时间,至少一年内恐怕难以扩大。”

“唉!真的提供不了么?”石信厚声音中充满了失望与遗憾。

“暂时真的没办法。”张煜也是感到无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张煜想到这时候给政府部门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也许对自己也有好处,于是提出一个建议:“不过我想了想也并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政府部门可以先买市面上的组装机或者其他品牌电脑,我安排技术人员为你们购买的电脑适配“易”系统和“甲骨文”办公软件系统。这样也就不耽误你们日常的办公使用。”

“这样也可以么?”石信厚惊讶问道。

“因为目前市面上的主流组装电脑使用的都是英特尔的处理器和芯片,技术上和架构上与我们采用的德仪芯片完全不同。虽然有一定难度,不过考虑到目前我们产能不足的现状,将我们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系统尽快普及也符合我们的利益,我会安排人手来尽快攻克相关难题,优先解决政府部门的使用需要。”

张煜的表态很勉强,好像这么做要耗费非常大的精力。可实际上在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系统设计之初就有过针对英特尔处理器和芯片的适配工作。说得很困难不过是想着能讨价还价时候能占据一些主动。

石信厚对于复杂的计算机并不了解,所以对张煜的说辞无法判断真假。出于跟张煜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才相信了他。

“前一段时间跟我合作研发多语言支持系统的倪光南教授返回首都计算机所,我听说他们已经开始做组装电脑,还要打出自己的品牌。毕竟是有国家级科研部门背书的单位,我建议你们可以买他们的电脑比较有质量保证,我会同步展开英特尔芯片的适配工作,保证不会影响政府部门的工作使用需求。”

张煜推荐了远在首都的计算机所公司出产的组装机。虽然后世对如今的计算机所公司颇有诟病之处,但不可否认正是计算机所公司引进来的举措让我们赶上了数字时代的末班车。如果没有这家国家级科研单位支持和旗帜作用,电脑的普及可能都会大幅拖延。哪怕晚一天都可能就会少诞生很多影响数字时代的骨干精英。

石信厚没有被张煜的“慷慨”忽悠,谨慎问道:“安装你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需要另外付钱么?”

“当然要钱啊!”张煜提高声调喊了一声,“不过考虑到快速普及的需求,每台电脑我只收十元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系统安装使用费用。”

一台电脑十元改装费用倒是不算高,全省的办公电脑加起来也就需要几万块钱改装费用。这可比直接买张煜的康柏a1电脑便宜很多,更重要的是不用等待就可以拥有马上能用的办公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