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拔点战术,听上去似乎很有针对性,实际上需要付出的代价是相当残酷的。
这个代价就是靠战士们用命往上堆,一个个战士完全无视小鬼子阵地其他的防御,瞅准了重火力点,抱着手榴弹往前冲。
等到了跟前,引爆手榴弹或者炸药,摧毁这个火力点,就等于是拔点成功。
类似的情况,在三八六旅攻打山崎大队的时候就曾出现过。
当时山崎大队仅凭一个重机枪碉堡,就将三八六旅彻底拦在了阵地外,久攻不下。
为此,三八六旅只能组建了敢死队,让战士们用命去炸毁碉堡。
短短几次冲锋,一百人的敢死队就牺牲了一半,可是连小鬼子重机枪碉堡的边都没碰到。
最后要不是乔林主动请命,凭借自身过人的能力,将碉堡炸毁,那场战斗的最终结果会是如何还真不好说。
就算是能打赢,三八六旅所付出的代价也将更为惨重。
如果换做现代战争,除了地面近距离作战外,重机枪能发挥的作用实在有限。
轰炸机定点轰炸,榴弹炮远程打击,甚至可以使用无人机进行摧毁,想要拔掉一个重机枪火力点的方法实在太多了。
可在这个时代,八路军最先进的武器,恐怕就是手里的步枪了。
射程没有重机枪远,威力不如重机枪大,要想赢得战斗,出了用命换,别无他选。
而攻打山崎大队那一战,也给乔林提了个醒。
训练骑兵连的目的,就是为了战斗,而骑兵连的职能,就是阵地冲锋。
如果今后在战场上,骑兵连遇到了小鬼子的重机枪扫射,该怎么应对?
相比起步兵,骑兵的目标更大,因为还骑着马,被打中的几率就更高。
为了应付这个情况,乔林经过仔细研究之后,创造出了一种专门针对重机枪扫射的冲锋战术。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乔林那么强大的战斗力,可以在转瞬之间移动几十米,所以乔林就将战术重点放在了队形和军马身上。
而此刻骑兵连所采用的的阵型,就是专门针对小鬼子的重机枪特意训练出来的。
三角形的阵型,减少了前排战士被子弹击中的概率,重机枪重在扫射,精准打击的能力就差了点,所以也会相应减少小鬼子的火力覆盖面。
而且每个战士骑一匹马,带一匹马,可以随时更换坐骑,这一点,对拥有精湛骑术的战士们来说,并不难做到。
最重要的是,虽然冲锋的队伍整体看上去是由多个小三角形组成的大三角形,但实际上,在冲锋的同时,队形也在不断变换当中。
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不停变换的队形,让小鬼子根本找不到任何规律可言。
除非小鬼子能在前沿阵地架设起一整排的重机枪同时进行扫射,那样的话,骑兵连再怎么变换队形也不可能躲开。
不过重机枪并不是大白菜,即使小鬼子的武器装备远超八路军,可想要装备出一整支重机枪部队也是办不到的。
重机枪制造工艺严格,对子弹的消耗也极大,小鬼子负担起来也是很有压力的。
通常小鬼子一个中队配备两到三挺,一个大队装备十二挺左右,一个联队也就是四十挺。
重机枪强大的后坐力,令小鬼子也只能朝着前方扫射,想要精确瞄准某一个点,恐怕除了乔林这种力拔千斤的人外,没有人做到。
这样一来,骑兵连冲锋的队伍,就总是能赶在子弹到达之前将队形转换,从而让那些带着火光的子弹打空,或者直接打进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