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一丘之貉(2 / 2)

上一次把守的这么严,而这一次居然更甚之。

赵灵秋不得不开始怀疑,这个巡按大官估计早就跟县令串通一伙了,不然的话,怎么蹲守了这么多天,一次门都没见他出过?

她甚至怀疑,那个地方根本就是个幌子,所谓的高官,或许另有地住。

就在这时,有人过来告诉她,季老太一家人不见了。

赵灵秋意外。

不见了是什么意思?

她是不怎么在意,但是消息传到季彦青耳朵里,还是多多少少能看出担忧。

但她没点破,也没有去安慰。

季彦青这书呆子啥都好,就是心肠太软,季家人那么对他,他还在这儿为他们提心吊胆。

这种性子,如何当官?

以后真要是考中功名,入了官场,那也混不下去,干脆借此机会,好好磨练他的心性。

中午,赵灵秋将腌好的狼肉切成薄片,丢到煮沸的粥里,又切了点姜丝,蘑菇,将野菜扭成几节,一同丢入锅中。

不多时,一大盆绵软粘稠,入口即滑的肉片粥便端上了桌。

香喷喷的鲜美之气,漫延迂回,萦绕鼻尖,令人垂涎欲滴。再撒上一把青翠的小葱花,那滋味简直绝了。

很快,这美味的粥便吸引来了一个蓬头垢面,带着孩子讨食的妇人。

虽然对方的脸有些脏,可赵灵秋一眼便认出了对方不是村里的人。

小长安随他爹,心软的不行,此刻眼巴巴的盯着赵灵秋,想把自己手中的那碗肉片粥递给对方。

赵灵秋撇了他一眼,不咸不淡的说:“你要发善心做好人,我不拦你,你自己决定,不过丑话先说在前头,你要把这手里的粥送给别人,那你自己就得饿着,懂了吗?”

小长安点了点头,转头就把粥端给了对方。

那妇女和孩子自是感恩戴德,也不怕烫,就这么大口的喝起来。

赵灵秋无奈,她话虽这么说,可自己哪舍得饿着这小家伙,又拿了一副新的碗筷,盛了一碗给小长安。

夫人喝完粥也没走,就这么眼巴巴的看着桌上的食物,赵灵秋又给她盛了一碗。

闲聊几句之后,赵灵秋知道,这些流民是隔壁村子的,也是逃荒的。

她试探问:“如今这么多难民拖家带口的,你们为什么不团结在一起去找巡按大人?他不是还在镇上住着吗?”

赵灵秋不说还好,一说那妇女的眼睛便止不住的掉眼泪,“我们岂没找过?那些个官爷嘴上答应的好听,等你转背一走,心情好的就算了,要是遇到心情不好的,还得把你抓回来挨一顿板子,巡按大人就是这种人,他们根本不会管我们这些平民百姓的死活!都是狗官!”

听到自己寄于希望的高官居然是如此的,季彦青突然没了胃口,放下了喝粥的勺子,叹息:“看来这状子是白写了。”

赵灵秋早有猜想,这回是直接实锤,她慢慢的喝着粥,心中逐渐有了盘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