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金门大捷(1 / 2)

康熙帝做梦都没想到沙俄进步如此之快,但沙俄地处北地,虽然现在他们实力弱,但一打他们,他们肯定往西逃窜,所以康熙便决定尽快解决内战,好腾出时间对付沙俄,于是第二天康熙上朝的时候,就斥巨资从西方购买了大量火器和战舰,并聘请相关技术人员教学,目的就是早点收复台湾。

此时朝廷里已经没有守旧派人士,康熙帝的提议很轻松的就通过了议会。此时由于康熙帝之前下令采矿,一些矿商的老板为了更多的产量,居然先欧洲一步,将蒸汽火车的雏形给发明出来了。这要是之前历史的康熙,只怕这些矿老板早被送上了断头台。

康熙帝之所以会同意老百姓开矿,其目的不光是为了充实国库,康熙帝也知道,要想快速结束战斗,后勤保障必不可少,而蒸汽火车正好解决了运输问题。

康熙帝亲自对这些蒸汽机做了一些改进后,就迫不及待的将这些蒸汽火车拉上轨道进行试验。原来康熙帝早就预料到,这些矿老板早晚会将蒸汽火车发明出来,所以康熙帝早就铺好了京闽铁路。

由于不能打草惊蛇,同时国库资金也不算富裕,因此所谓的京闽铁路只通到了浙江温州的苍南县。

好在苍南紧挨着福建,阵永华(陈近南)得知康熙要进攻金门后,他估计清军要从京城赶来,少说得半个月,于是陈永华便给郑经写信,与郑经商议如何对付清军。

但陈永华不知道的是,现在的这个康熙是个穿越者,并不是那个固步自封的封建帝王。一个懂历史的穿越者怎会任由历史往不好的方向发展,因此陈永华前脚刚得知消息,人康熙后脚就到了福建。

此时陈永华已经回台湾岛了,留守金门的是陈近南的副将甘辉。这甘辉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但本领低微,郑经上台后,就将甘辉调到了陈近南的手下做事。

康熙也知道耿精忠秘密的和郑经交往,所以康熙率军到了温州后,直接从温州出海,攻打金门。原来是如果从福建出海,耿精忠肯定会替郑经报信。

金门离厦门近在咫尺,当康熙帝率兵打到金门的时候,郑经和耿精忠还不知道此事。

甘辉的本事平庸,而且明郑军队的火器多是明朝时期的火器,而自从康熙解封海禁后,各国的武器商与清政府的来往甚是密切,清军的火器自然是强于金门的守军。篳趣閣

两军刚一交战,金门的守军就节节败退,守将甘辉本就是个酒囊饭袋,清军一轮炮火轰炸过后,甘辉早就被炸死了。由于主将阵亡,守军也就跟着投降。当金门的明军见清军并没有那根丑陋的辫子,这才知道康熙帝和顺治帝根本就不一样,这些金门守军本就是大陆人,他们见康熙并没有怪罪他们,便决定帮助清军收复台湾。

金门离厦门近在咫尺,清军占领金门的消很快就传到了耿精忠的耳朵里,耿精忠见清军如此厉害,便赶忙派兵出海,名义上是起兵帮助康熙,实际上则是不能让康熙知道自己和郑经的秘密。

浩瀚的宇宙中,一片星系的生灭,也不过是刹那的斑驳流光。仰望星空,总有种结局已注定的伤感,千百年后你我在哪里?家国,文明火光,地球,都不过是深空中的一粒尘埃。星空一瞬,人间千年。虫鸣一世不过秋,你我一样在争渡。深空尽头到底有什么?爱阅小说app

列车远去,在与铁轨的震动声中带起大片枯黄的落叶,也带起秋的萧瑟。

王煊注视,直至列车渐消失,他才收回目光,又送走了几位同学。

自此一别,将天各一方,不知道多少年后才能再相见,甚至有些人再无重逢期。

周围,有人还在缓慢地挥手,久久未曾放下,也有人沉默着,颇为伤感。

大学四年,一起走过,积淀下的情谊总有些难以割舍。

落日余晖斜照飘落的黄叶,光影斑驳,交织出几许岁月流逝之感。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唐三瞬间目光如电,向空中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