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调兵遣将(1 / 2)

对于姜天逸突然下达的命令,出来刚加入民团的郭宋景四人感到意外,其他老人早就习以为常了。

从曲河民团草创之初,姜天逸就不会过多的插足士兵的训练。

但是姜天逸只要提出某个要求,民团上下必然严格遵守执行。

其实姜天逸没有过多插足士兵的训练,也是避免外行人指导内行人。

从后世穿越过来的他,可是从网上看到过很多外行指导内行的后果。

这种做法必然会使得政策和制度无法执行或出现漏洞,轻微的会使公司业绩下滑,严重的甚至直接可能造成破产的后果。

这种外行指导内行失败的例子在历史上简直多不胜数。

往上数几百年,明朝的土木堡之战总指挥是太监王振,随行的将军有四定安南,小儿止啼的老将张辅。

还有一大票明王朝初年的武将勋贵。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是独当一面的优秀军事家。

但很可惜,总指挥是王振,在王公公的英明领导下,张辅等老将根本无权参与军事决策。

史书记载:“辅老矣,默默不敢言。”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王振带着大军给他回家装逼,只能看着王振放任士兵自行取水,也只能看着大军被瓦剌包围。

张辅等武将的最后时刻没有被记载,但,那一定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一位威震东南亚的英雄人物,在北疆窝囊的死去。

近点的就拿江校长来说吧,他长于政治谋略,却偏偏热心于军事。

北伐时期,李宗人建议徐州不必守,守必败,江校长不听,结果扑街。

抗战时期,还是李宗人建议南宁不必守,守必败,江校长不听,三十多万军民惨死。

还是抗战时期,远征军作战失利,史迪威建议退回印度,江校长不听,残兵败将翻越野人山,结果扑街,名将戴安澜也死于途中。

从古至今,无数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那里,隔行如隔山,外行指导内行注定会扑街。

所以姜天逸基本都不会插手士兵们的日常训练,而是把权力下放到了经验丰富的张济、李瑞等人手里。

对于姜天逸的充分放权,张继、李瑞心里更是暗暗感激,誓要为姜天逸效死力。

在士兵的训练上,姜天逸也就提了两个要求。

一个是把体能训练放在首要位置。

没见过猪跑,好歹也吃过猪肉,经历过后世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姜天逸知道士兵体能的重要性。

其他部队姜天逸管不着,但是自家部队他一定严格要求。

如今师团钱粮不缺,战士们每天都是菜饭管饱顿顿有肉,完全能够满足体能训练的消耗。

第二个就是,每个合格士兵都会经过大量的实弹训练。

有系统支持的姜天逸在武器弹药等方面,可以说是整个世界最富裕的。

不管是鬼子、国军、晋绥军还是八路,在后勤物资方面拍马也赶不上姜天逸的曲河师团。

只要战斗就会获得大量的系统积分,以战养战之下姜天逸根本不会担心武器弹药的消耗。

就像现在只要手里的积分不足了,随便拉出一支部队出去剿几支匪,就能获取大量的系统积分。

不仅能够获取系统积分,同时还能起到练兵的效果。

也正是基于这种想法,姜天逸才选择在这个最后关头把部队化整为零的拉出去自主作战。

姜天逸也不管吃惊的郭平宋景四人,开始正式的下发作战命令。

“张济你率领一旅北出保德,直取兴县、方县、临县、岚县。

配合这一片区的八路给鬼子予以重击。

李瑞你率领二旅,沿着东南方向直下岢岚、离石、静乐在这一段片区活动。

争取把这个片区的鬼子都送他们回老家去。

余光远你率领3旅从正东方向前进,沿途的神池、宁武、朔县、代县就是你的目标。

这一片区域鬼子和八路正在作战,你千万要小心,适当的时候可以和8路取得联系,相互配合作战。

郭平、宋景你俩的独立一团和独立二团,主要负责清剿晋西北境内的土匪。

你们的独立集团和独立二团全都是刚刚成立,这些刚训练三个月的新兵就不拿去和鬼子作战硬碰硬,伤亡一个我都够得心疼。

但是拿去剿灭那些为祸一方的土匪完全足够了。

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掉那些欺压百姓鱼肉乡亲的土匪,还可以起到实战练兵的作用。

至于那些土匪是杀是留,你们两人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但是一定要充分听取附近百姓的意见。”

安排完了几个主力作战部队,姜天逸又把目光看向王诚。

“王诚你的炮兵旅也以营连为单位,随几支部队一起出发,提供火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