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式对荀攸的提议自然是一一照办,连夜命人去广汉郡传信,让陈群处理完广汉郡的事务后,留下三千人驻防,带着剩余的士卒赶到成都汇合,李蒙返回巴郡驻防。
次日一大早,李式就下令大军开拔,返回成都;又命田飞带着荀攸所部的五千士卒前往巴郡驻防,将士卒交给张恭后自行返回成都汇合;吴懿和高靖带着任命前往武都郡和金城郡赴任,马腾那边已经提前打过招呼了,随时可以派遣新太守接任;庞柔改任冀县令,协助张既整编冀县的一万户氐族人和羌族人,日后庞德统领一万战骑在外征战,庞柔负责统率一万辅骑守卫汉阳郡和雍州各郡。
四日后,李式一行人返回成都城外的大营,三路大军正式会师。他在成都城外聚集了五万三千余名精骑,步卒三万五千人,如果算上陈群即将带回的一营士卒,将达到三万七千人。除此之外,俘虏营里还有俘虏五万五千人余,这些人只要使用得到,一样能消耗城内的守军。
通过法正和高顺这几日试探性地进攻,两人已经确定城内的守卒超不过四万,还有很大一部分新丁,如果四面围攻,正面破城的概率很大。
李式闻言微微一笑,随即看向了荀攸,两人相视一笑,一切都在预料之中,此番结论他们二人在路上已经有所推测,并且也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方案。
只见荀攸缓缓起身,先是向李式行了一礼,然后一脸平静地说道直和正平是用那些降卒去试探的吧?那些守卒们的表现得差强人意,因此你们才得出这个结论吧?”
“主公,荀先生,这几日我和正平不断用降卒去试探,甚至还试过四面城墙同时进攻,确实发现他们的防守有很大问题,配合衔接不到位,但城中的精兵还是能在关键时刻将我们的攻势打退,有拿我们的进攻练兵的嫌疑,而且成都城高墙厚,还分外城、翁城和内城,强攻的话伤亡太大,所以我和正平就暂缓了试探性地进攻,想等您回来后再决定以何等方式攻城。”法正起身向李式和荀攸分别行了一礼,躬身说道。
李式点了点头,他明白法正和荀攸的顾虑,如果是异族,两人会毫不犹豫地强攻成都城,可城外的俘虏都是汉人,拿人命去填的话于心不忍。沉思了片刻后,他郑重地看向荀攸和法正道师,孝直,我知道你们所想使用的进攻方式,不必有所顾虑,那帮俘虏就算死伤过半也无所谓,半个月内必须拿下成都城。孝直,你去把俘虏分成十一个五千人队,从明日起,由军中的将领轮流指挥着攻城,每个五千人队后边跟着一个五千人的骑兵队督战,但凡畏缩不前者、临阵脱逃者格杀勿论,不必在意那帮俘虏的死活,只有参加过三场进攻的降卒才能正式纳入我军的编制,不再强制参战。告诉那些降卒,我们也不只是让他们去送死,参加够六场且表现英勇者担任伍长,参战十场者可以担任什长。”
荀攸和法正听罢皆是眼前一亮,赶忙躬身应诺,都为李式的杀伐决断感到佩服,他们都能想到这个计策,可不到万不得已,也绝不敢贸然使用此计,但此计却是最简单、最有效的计策,没有之一。
“司马懿,这是我的老师荀攸,荀公达,才智超绝,出自颍川名门荀氏一族,你以后就跟着他吧!”李式笑着朝司马懿说道。
司马懿欣喜不已,李式让他跟着荀攸,就是将他正式纳入核心圈的暗示,以后就能在这个阵营里一展才华了。他赶忙起身躬身行礼,有些激动地说道谢主公栽培!能跟着荀先生学习是我毕生的荣幸,日后还要请荀先生不吝赐教!荀先生,请受晚辈后生一拜。”
“仲达可有拜师?若是没有,不如等年底回冀县后跟着孝直一同拜入我门下如何?”荀攸笑着说道,说完又看向了一旁的法正。
“多谢主公!多谢荀先生”法正会意,瞬间也明白了这是李式和荀攸对待司马懿的计策,不禁松了一口气。他拉了拉身旁的司马懿,后者还处在飘飘然当中,被他这么一提醒,赶忙收回思绪并投以感激的目光。
“回禀主公,荀先生!我还没有拜师,之前都是跟着父兄们一起读书,能够拜先生为师,是我司马氏的荣耀!”司马懿整了整衣襟,一脸正色道。
“好!好!好!等回到冀县后,我亲自为你们举办拜师仪式,自此之后我们就是师兄弟了。哈哈!”李式高兴地说道,一连说了三个好字。
荀攸、法正和司马懿赶忙躬身应诺,年底拜师的事情也就这么定下了。
在返回成都时,李式就和荀攸聊过司马懿,他本来想将此人半闲置,远离军队这个核心区域,但荀攸却提出了画饼之策,想要将其收入门下,当做接班人来培养使用,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万一日后有变故再杀之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