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琼姿—山中高士(2 / 2)

高启对诗歌的热爱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一日高启去外游玩赏梅,见到那暗香浮动但梅花,心中顿生感慨,不禁吟诗一首: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衣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读书真的是有用的!”吴可乐听着这首诗作,也在心中默默想着,看着高企那般刻苦,读书无可乐,也知道了一些名人典故,高启将典故如此自然的融入诗句中,吴可乐心中顿生无限感慨,“我当年要是能看到一个景,就想出这么多的典故,我也就不用为了作文个那咬着笔凑字了。”羡慕是真羡慕,不过吴可乐想若是当初要他将自己关在一个堆满书籍的屋小屋里,一呆就是一天,那他还是宁愿平庸一些算了。“有些苦还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

当然,高启这样轻快自在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元末时期,天下大乱,高启作为广闻的有才之士,自然也得了不少人的赏识,各种请柬相继而至,都希望这样一位有才之士,能助自己在乱世中得夺得一席之地。“有才干真是有用的呀,不管在什么时期都能发挥作用,保护自己。”吴可乐发自内心的感慨着,毕竟在乱世之下,想要得到庇护,就要付出代价,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承担得起所付的代价的。

其中最有诚心的应当属据吴称王的张士诚了,他礼贤下士,多次派人登门,邀请高启,终于高启也被他的诚心打动,成为了他府中的幕僚。当年高启才16岁,“有文化有才干就是好啊,早晚都会有用人单位找上门来的,都不用自己去找工作,毛遂自荐。”吴可乐再次感慨着。想想自己的16岁,吴可乐就有点自惭形秽,人家16岁被邀请为座上宾,自己的16岁还在沉迷于各种电子游戏和完不成的作业中。“不能比,真的不能比啊!”吴可乐有些无奈的感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