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大人要挑选一个合适的继承人,他还在考察你们,不仅仅是将军和大公子,或许还有别人,比如曹骁骑。”
“你是说子文?”
“我只是说有可能。”李万庚笑道:“甚至还有可能是子建公子,我可听说他现在文名颇盛,很得丞相的喜爱。”
李辰海皱起了眉头。
“将军不必在意,这只是猜测,从各个方面来说,他们俩的可能性都不大,骁骑将军英勇,但不喜政务,子建公子文章好,但也仅是文章好罢了,再说了,他们和将军的关系都很好,不会对将军有什么妨碍的。”
李辰海也笑了,觉得自己实在有些神经过敏,虽然说这两人不是没有可能,可是有曹丕和他这两人在,曹彰和曹植的可能性基本就等于零了。他想了想问道:“那子桓怎么办?”
“我想,大公子现在一定很着急,很上火。”李万庚悠闲自得的说道。
“为什么?”
“他为丞相大人请封了王,自觉立了一功,可是意料之中的王世子却迟迟没有入手,现在将军又带着不世之功返回邺城,这对他来说,显然不是件好事情。”李万庚轻松的笑道:“他在许县虽然请封了王,但这是以将军的功劳为凭的,明眼人都可以看到这一点。他现在所有的不过是个嫡长子的身份,而这个身份——我们刚才也说了——其实是很不稳定的。归根到底,还是你们两个人的能力的较量。要说战功,他在关中的那个所谓大捷,根本无法和将军平定南方四州相提并论,要说政务,他也没有做出和荆益两州一样的新政来,他的凭仗实在太小,胜算微不足道,不上火才怪呢。”
李辰海见他说得有趣,也呵呵的笑出声来,想着曹丕着急上火的样子,他就觉得开心得很。
“如果我是大公子,眼下有两个办法可以扭转这个局面。”李万庚很神秘的说道:“一是自己立个大功,二是让将军经历一次大败。”
李辰海一惊,立刻明白了李万庚的意思。曹丕如果立了大功,再加上嫡长子的身份,曹操就算有什么偏心,也不好毫无道理的取消他的资格。而如果让他大败一次,那他以前所有的战功却会打上折扣,变得不是那么真实,份量大为减轻。
“你是说关中?”李辰海略微想了想,随即笑道。
“嗯,关中,还有西凉。”李万庚点了点头,对笑容满面的李辰海说道:“将军不要小看关中,不要小看西凉,就是这西凉的羌人,把我大汉拖入了战争的泥泞,我朝名将——三明之一的段纪明,打了两年仗,一百八十余战,斩首四万余,花费了四十四亿,活生生将东羌灭了族,也不过是勉强保持了几年的安稳。没几年时间,羌人又打到了关中,崔太尉要放弃西凉,也实在是无奈之举。”
李辰海笑着点点头,打断了李万庚的话:“李万庚,我知道你是怕我掉以轻心,不过,我对西凉的战事也关心得很。前面的不说了,就是现在的仗打得也不好——夏侯妙才不是不能打,徐公明、朱文博等人也不是庸才,就是那个司马仲达,也是个难得的英才——仗打成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