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能多活几个人吧。
及时是个简单的概念,也是个朴素的期待。特别是身处危难,对及时的救援便充满着热切的期待,如果能有人及时伸出援手,不仅被救者会感激涕零,感谢上苍庇佑,救援者也会得到很大的心理满足,有我对别人很重要的成就感,救人有的时候就像做好事,能让人产生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大善人这种飘飘然的错觉。
这是人类千百年进化过程中,因为只有依靠团体才能存活下来,互相帮助就成了最优选择,为了鼓励互助,身体慢慢进化出来的内在激素激励。
先贤智者隐约感觉到了这个人性规律,虽不知道怎么解释,却摸索出怎么强化,利用的方式。于是就有了“英雄”,“善人”这些称号来借水行舟,以道德的方式解释包装。这对他们有利,聪明人很容易成为一个集体的意见领袖,这种道德包装出来的制高点,从诞生之初起就被他们占据,或者被他们给予给他们希望左右的人。
可现实里,小说中的及时情节并不总能恰到好处得发生,绝大多数人在即将面对痛苦时,上天并不在意,甚至连冷眼旁观都懒得做。
当然这也不能怪上天,自己做的选择,无论是自愿还是被迫,既然有好处分不到上天,那遇到危险凭什么让上天帮着兜底。
心眼活的成功人士会通过向宗教机构捐赠布施强行将好处分润给上天,不过用屁股想想都知道,如果上天有这大能耐和功夫助你成功,会只满足于你这点盈余财富里的小头?这只不过是自作聪明者的一厢情愿罢了,除了能哄哄自己,让自己安心,与现实无益。
当林忠良带着步骑主力“赶来”救援已经是两天之后,左贤王把控着节奏,及时给了一波下马威,当着中原前锋的面,紧了最后一波猛攻,一鼓而下。
越来越多赶到的援兵,眼睁睁看着被攻破了围攻多时的营寨,看着草原人在里面纵马烧杀劫掠。
其实也没什么好抢的,之前打破粮队防御已经带走了来不及烧掉的粮车,此时攻破这个相邻的营寨,发现并没有多少粮食,唯一能入眼的也就残破的兵器,带铁的哪怕只是个折了锋的枪头也要砍下带走,其他的破木盾什么的就没什么意思了,于是杀戮泄愤就成了不约而同的选择,毕竟他们也死了不少人。甚至有几个太过热血上头的,提着挂血的脑袋跑中原人阵前叫嚣。
林忠良以治军严格著称,有这美誉自然是借不听话的人头堆出来的。一时气不过,逞个人勇武不听号令的砍多了,剩下的自然知道无令不得擅自出战,因为即便胜了,回来也只有被砍头的下场。更何况大家都知道林将军每次出征,都要借故砍几个自家来投他的穷亲戚立威,连自家亲戚都下得了手,非亲非故的,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哪怕那个草原人嚣张得下马背对着中原军阵,在死不瞑目的人头上拉屎,众人都只是静静看着,不得令,一步不前。
待到斥候探明,前锋休整完毕,中军到达展开队列。引诱不成的草原人才如风般卷走,留头顶屎尿的人头不甘得看着他们远去,远处的丘陵后面烟尘滚滚,才这几个人,是掀不起这么大烟尘的,马尾巴上拖树枝都不成。
路过粮队战场遗址的时候,太子就有些魔怔,带着亲兵特地赶去看了许久。此时又坚持要进火光未熄的营寨,林忠良看着太子布满血丝的眼睛,有些担心,宽慰道“为将者,行军布阵,当以大局为重,有的部队就是用来消耗或拖延敌人的,不是他们也会是别人,只是这次的安排,考虑得更多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