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爷在位十三载,明白为君之难。帝皇无家事,无论是什么事,都要被朝臣讨论是否合乎礼法。朝堂之事均需君主定夺,不得有丝毫差错。否则,便是为君不明。尤其是四爷自己,登基之初朝政混乱,国库空虚,又有八爷党羽私下作梗。
四爷事必躬亲,设密折制度,立军机处,一是为了加强君权,一是因为自己不轻易信任他人。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所信任的人是不是自己的兄弟的人,会不会在自己不注意的时候狠狠地打击自己,甚至置自己于死地。
四爷不重女色,故子嗣不丰。同理,四爷不知道他后宫的女人有谁是兄弟们的暗探或是杀手。
为了这个皇位,四爷付出了太多太多。
四爷很累,尤其是当一直与他同心的十三弟活活累死之后,他不想在这样逼自己了。
“四哥,侄儿们大了,您也可以歇歇了。不要像弟弟这样,想陪着四哥都没了机会。”十三弟临终时的话犹响耳畔,四爷苦笑。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十三是最明白不过的。十三弟这是要自己早早退位啊。可是,自己既然成了这大清的帝王,怎能不为大清辛苦呢?
“皇阿玛,您觉得若安怎么样?可能入了您的眼?”书房内,弘昼的话打断了四爷的回忆。
“尚可。”四爷微微点头。
他当年诈死离京,一是因为十三临终时的话给他的触动,二也是因为自己累了,孤独了。可是自己的责任心不允许自己从此对大清江山不闻不问,又看到乾隆登基后也就前些年还差强人意,后来就越来越不成样子了。
他在离京后创设了暗凤,镇守江南。明有帝皇,暗有暗凤,共同护卫大清江山。
这次他回来,也是为了及早挑选出下一任暗凤。暗凤之位,非同小可。暗凤手里的势力,足以动摇大清江山的根基。所以,做暗凤的人须得对爱新觉罗家绝对忠心,并且有足够的头脑和见识,还要在身份上杜绝谋反的可能。
这些条件,若安恰好都符合。
弘昼因为不参与夺嫡,所以也帮着四爷铺设了些京城附近的暗凤势力。如今四爷打算遴选暗凤继承人,对自家宝贝闺女给予厚望的弘昼便推荐了若安。
“皇阿玛,您这几年不在京城,是不清楚若安的好。”弘昼十分积极,“若安虽然人小,但是她的眼界却是超过了儿子。儿子觉得,就连皇上也没若安看得远。”
弘昼跟四爷说了不少关于若安的事,就连若安满月时的表现和为了逃避刺绣时说得话都没落下。
其实四爷也是知道一些的,毕竟他在皇宫里也是有探子的,虽然不多,但也能知道后宫的一些事。
“若安虽然合适,但她毕竟还小。有时有锋芒毕露之嫌。”听弘昼说了许久,四爷终于说话了。或许是被弘昼那夸女儿的滔滔不绝烦着了,四爷摆摆手,“你要知道,要坐稳暗凤之位,需要的不仅仅是眼界,还需要心计城府和精明。”
“若安还小,您可以慢慢调教嘛。”弘昼恋恋不舍地结束了自家闺女有多好的话题,有些意犹未尽。
“这是自然。”四爷微微颔首,起身,“这时候,若安该去落霞阁习字了吧?”
“是,主子。”在一旁当背景板的苏培盛躬身,“想必这时候公主已经在落霞阁等着您了。”
“嗯,”四爷无视了弘昼充满了醋意的眼神,“苏培盛,走吧。”
“是。”苏培盛心里暗自好笑,跟着四爷走了。
四爷没有说的是,以若安的生活环境,是不可能培养出这样的眼界的。这份眼界,甚至是曾经站在了大清顶端的自己都没有。再加上若安初次见到自己的那份格外的惊喜,失了冷静的点评……
若安,恐怕来历不凡。
四爷如是想道。
若安还不知道四爷已经开始怀疑自己的来历,她在落霞阁四爷的书房内见到了四爷的字帖,欣喜之余开始临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