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提心吊胆地等了半个晚上,等天边泛起一丝鱼肚白的时候,宫里头总算来了报丧的内侍。
天光大亮前,宋贵妃便已经领着人帮太后收敛整齐,伺候着太后入了棺,皇帝着人把棺椁抬到了宣文殿前停灵。
太子妃是在钟声停之前进的宫,宋贵妃忙着操持太后近身入棺的事,太子妃就帮着宋贵妃安排后宫里大小事宜,这会儿,宫人们已经从丧钟沉闷的响声里回过了神,一个个低眉敛目地在太子妃跟前听吩咐。
宣文殿里已经布置妥当,黑布白绸顶替了殿内原先的浅色帘子和珠串,太后的棺椁就停放在中轴线上,以棺椁为中心,中间又扯了一块巨大无比的麻布,把宣文殿一分为二,太子领着有品阶的官员们跪在一侧,另一侧,则是太子妃为首的内外命妇所在。
皇帝只粗粗来瞧过一眼,后头便也哭得昏了过去,宋贵妃让淑妃伺候皇帝先回了寝宫歇息,至于守灵这头,便让太子暂代。
这场丧事,皇帝吩咐了,照着太后的遗命,一切从简,守灵也没有那么严。钦天监那边早早就给出了恰当的日子,只等三天以后直接抬棺出去。
孟二夫人跪在一群外命妇最前头那一排,想着方才钦天监禀给太子妃的话,这心底越发空落落的没了底气。
照理,太后大行停灵,也不该只停三日才对。
这样是极不尊重太后的。
可钦天监那边,只听皇帝一人之命,所以他们挑日子,定然也是经了皇帝的许可。太后死之前,做了什么,能让皇帝气成这样?虽说明面上用了一句太后遗命来掩盖,但大家又不是傻子,哪里不清楚其中的弯弯绕绕?
再加上,棺椁抬过来这么半天,京城高品阶的外命妇都接了守灵的诏书,尽数赶过来了,可这宣文殿里,就是找不见昌平公主的身影!
曲夫人刚从外头更衣进来,这会儿,悄声无息的挪到了孟二夫人身侧,瞄了眼孟二夫人的神情,随后假意整理衣摆,实则飞快擦着孟二夫人的耳侧道,“公主在圣上跟前,这会儿怕是不好了。”
孟二夫人愕然抬头,视线不偏不倚地落在眼前那黑沉沉的棺椁之上,这里躺着的是太后,是昌平公主嫡亲的娘,可这会儿,皇帝自己不来守灵也就罢了,还把昌平公主给扣下了,这是什么意思?
太后的死,是昌平公主?
曲夫人很快又理了一遍衣摆,这回说的比上回清楚些,“左相和太子殿下已经赶过去劝了,性命能保,旁的,就不好说了。”
从前昌平公主是仗着太后的宠爱才嚣张行事,可这会儿,太后已经大行了。
没人给她撑腰,昌平公主自然不能再如从前那般嚣张。这点,众人心底有数,可孟二夫人怎么也没想到,皇帝居然会想要了昌平公主的命。
大约是她惊讶得太过明显,前头跪着的太子妃不知何时回过了头来,看了孟二夫人一眼,随后打发了红锦过来,说道,“娘娘瞧二夫人脸色不大好,劳烦您陪着去外头歇一歇。”
这话是说给曲夫人听的,她是太子妃的娘家嫂嫂,这一圈儿外命妇里,太子妃也只放心让她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