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我躺在床上,折叠我的枕头,看着窗外筛过的树影,有桂花、茶花、枇杷叶,忽然想参透一下人的情感。
十多岁看《巴黎圣母院》,书里的吉普赛女郎,美貌,被人觊觎,也被人玩弄,结局,丑陋的敲钟人与她一同赴死。
为什么这样的故事,就算世界名著?
二十年红尘滚滚,想起人的种种情感,多半掺杂了玩物心。
譬如一对教授,独生子志向不在学术,在文艺,不符合他们的期许,于是亲情上很淡薄。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玩物心”,父母将子女当作玩物。
友情里的玩物心就更重了,符合框架,于是欣赏。
不在框架内,分道扬镳。
追星,一种介于欣赏与玩物之间的情感。公众人物符合人设,才可以收割名利。
至于择偶,听说某自诩的文人,盛赞一个女明星,娶回家发现她居然有肠胃问题,滤镜破碎,离婚了。
我想,《巴黎圣母院》写出了这种普遍的人性。
将他人的存在视作玩物,情感没有利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