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风悄悄地吹开了小帘,拂在女子的侧脸上,也吹散了一丝燥意。
初闻这个消息,裴妙锦深受震撼,一时间竟然不知作何反应。
话本子着重描写的是荆蠡起兵的一生。男主被魏国派出的杀手追杀途中被女主所救,自此开启了话本子的感情线。
话本子中只简单的交代了女主的家世,对具体发生了什么倒是没有过多笔墨,只在后期男主抓到一些残兵的时候,女主跑出来为乔榆求情,两人的兄妹关系这才在众人面前揭开。
当时看书中的描写就觉得两人之间的氛围有一丝说不上来的怪异。
乔榆对女主的求情并不领情,反而一直冷眼相对。两人不像是兄妹,倒像是仇人。
裴妙锦一直认为女主的哥哥对女主投靠了新势力很不满,所以才对她横眉以对。
只是不知道在书外女主和继兄还有这样一番渊源。
这仿佛就好像是一个人知道了一个惊天猛料,却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向人分享。裴妙锦感到很郁闷。
这种情绪一直持续到家。不过由于突如其来“内部消息”,在吏部那种生怕行差踏错的紧张感消失了不少。
回到家中,想起二房通知今天要对账本,便沐浴后换了身便服去了二婶娘那里。
离得远处就听见屋内传来呵斥的声音,夹杂着默默地啜泣声。
正当感到进退两难,要转身离去时,屋内冲出一个青衣女子掩面哭着跑了出去。
一时间不察撞到了裴妙锦的身上,由于冲劲儿太大,裴妙锦被撞了个趔趄,幸亏和儿眼疾手快扶住了她,才勉强站立住。
女子见状连忙侧身从另一边疾跑离去。
二夫人随机跟了出来,看见站在门口的裴瑾,霎时紧张起来,衣袖牢牢攥在手中起了褶皱。暗道真会挑时候。
两人对视了一眼,才邀请了裴妙锦进屋。
一进门就开门见山,二夫人让大丫鬟从私库中取出一摞子账本,放在桌上。
“这些年我替你照看这些账本,每一笔账都在上面清清楚楚,你仔细看看,若是没什么差错,今后是好是坏可就跟我无关了。”
二夫人表面上云淡风轻,内心已经恨的咬牙切齿了。
自裴瑾回来后,家中就无宁日,坏事一件接着一件。只有裴婉的婚事暂时出现了好眉头。
原来裴茂早在康州做县令时就给志儿定了门亲事,这么大的事竟然瞒着她这个当娘的。
如今那姑娘父亲已逝,带着母亲来认这门亲事。
想到这二夫人就来气。真真是恨嫁,小姑娘家家的不在家中学习琴棋书画,为了嫁男人带着亲娘千里迢迢跑到京城,真是不知廉耻。
这种贪图富贵的小姑娘她见的多了,小门小户的一股子小家子气。
她的儿子今后可是要大有作为的,就是娶三品官的女儿也使得。二夫人自动忽略了裴志至今还是一界白身的事实。
原来这些日子京中各家宴会都慢慢的往裴府递帖子了,以往想都不敢想的大官夫人,对她寒暄温暖,整个人被吹捧的都飘飘然了起来。现如今这种亡了父的姑娘二夫人怎么可能看得上眼,一心只往上找。
其实当年裴茂做决定的时候两家人也算是门当户对,罗姝的父亲在县衙内算的上是二把手。
裴茂在康州任职多年,眼见回京无望,为了多个助力就将罗姝定了下来。
本想结个两姓之好,没成想第二年裴茂就被调回了京城。自此两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婚事也就这么拖着。
直到罗父亡故,罗姝进京来讨个说法。
罗母也觉得裴家太不像样了,当初说好的时候,裴家可是比谁都勤快。
一朝得志,就翻脸不认人,就这么吊着自家姑娘,浪费大好年华眼巴巴等着裴府上门提亲。
正当二夫人还沉浸在刚刚不忿的情绪中,裴瑾拿着账本翻看了起来,原先还很正常,翻到后面的时候,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二夫人这边见裴瑾表情不悦,也不说话,只微笑抿着茶,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果不其然,裴瑾翻过几页后就吩咐手下将账本和库房钥匙收拾好了便拱手离开了。
这些账目二夫人经手了这么多年,若说最开始几年有漏洞,经久下去也被抹平了。就算裴瑾起了疑心,无凭无据,她也是不惧的。
第二日早朝圣上颁布了一道旨意,大理寺对邓城的判决的打回去重审。将柳济县所犯官员通通革职。另将王锡调回京城官复原职。
结果出来,众人对这个结果早有心理预料,并不是很惊讶。
何首辅老神在在的站在最前排,脸上的得意之色差点显现出来。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袁尚书就是他授意近些时日找个机会出京,又吩咐郑桐将指定的卷宗放在裴瑾小儿的桌上。
果然上套了,嘁,一个毛头小子还想跟他斗。
第一道邓家之事只是障眼法,一些小官小吏对他来说无足轻重。他是想要撕掉赵王和皇帝双方表面上那层风平浪静的伪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