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怜惜(2 / 2)

广平伯夫人:“不过什么?”

冯沅芷:“沅芷隐约听掌柜和伙计议论,好似怎么也百多两银子了吧。”

广平伯夫人脸色不大好:“百多两,多大的家业经得起这么折腾!”

晚饭时,广平伯夫人便将这件事告诉了赵宣。

丈夫性情平和,爵位在京都一众贵胄中又不显,她为支撑门庭,渐渐便养成了强势精明的性格,在府中说一不二。

察觉到未来儿媳不单容貌出众,性子更是强硬,除却对对方家世的不满,更多是担忧将来这府邸不再由她说了算。

若是儿子像丈夫一样好说话便罢了,偏生这孩子自小就主意极正。

若再护着新妇

如此,便有意无意在赵宣这里念叨步安歌的不是处,颇有一种先下手为强拉拢势力的意味。

赵宣听到后,亦惊讶步安歌的出手阔绰。

父亲不善经营,当年犯错被陛下罚没一些产业,再加上他这些年为着出头上下打点,伯府颇有些入不敷出。

也就这两年他得了兵马司指挥的职,才渐渐宽裕起来。

只是尽管如此,百多两银子也不是小数目,至少花在珍宝轩那种地方,算是大数目,便是母亲都不曾这般挥霍。

惊讶过后,赵宣安慰母亲:“吏部侍郎为人清正,那些花销想必是步姑娘父母的遗藏,她花得起,将来进门来,想必嫁妆不在少数。这是好事,母亲何必担忧。”

他倒不惦记步安歌的嫁妆。

男人顶门立户养护家小本是应有之义,再多的钱和势,只要筹谋得当,总能弄到手里,惦记妻子嫁妆是软骨头才做的事。

只妻子十里红妆风光而来,又那般貌美,伯府面上有光。

广平伯夫人想想也是,心气儿倒平了些,暗道看在那墨兰的份上,等人将来进门了再调教也未尝不可。

又提起让赵宣有个房里人的事。

那步安歌三年孝期,她的宣儿总不能也一直跟着守着。

赵宣笑道:“连累母亲为儿子操心了,只是这件事我自有打算,必不会让您失望。”

说着笑看了坐在对面安静用饭的冯沅芷一眼。

他想纳表妹为妾,这本是很容易的事,但妾通买卖,难免折辱了沅芷,若是纳为良妾,需得让步安歌那边点头。

否则这头私自纳良妾,那头步安歌闹起来

只是让一个未过门的少女接受自己的夫君先有妾侍,还是不能买卖和随意发落的良妾,难免需要时间。

建立感情是第一步。

这一点赵宣很有信心,他虽不在意,但却知道京都许多闺秀都倾心于他。

只是找什么由头接近

机会很快就来了。

赵宣知道母亲盼着步安歌的那盆墨兰,但好几天了步安歌那里一直没有动静,他只道那少女到底少了些人情世俗上的考量。

并没有不悦,反而有几分怜惜。

若是有长辈从旁指点,她恐怕早就知道如何讨好婆母了。

没关系,他可以慢慢教。

怀着这种怜惜之情,赵宣让人打听步安歌的行踪,在知道步安歌正于酒楼用饭时,匆忙赶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