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们来看下一段,“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这是说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要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这样才能广结善缘,与人和睦相处。7彡筗彣網
明朝有两户邻居,一家有人在朝中当宰相,另一家有人在朝中当尚书。一天,两家人因为院墙的事发生了争执,都说对方侵占了自家三尺宽的地盘,为此两家人都很生气。宰相的家人往京城写了一封信,想让宰相以他的权势来解决这个问题。宰相很有智慧,接到信之后,很快回了一封。信中写道:“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到信后,将院墙后撤三尺,对方见此也后退三尺,从而形成了一条宽六尺的街道。这便是安徽桐城名胜古迹“六尺巷”的由来。
我们人的品位不在于你的金钱有多少,不在于你的官职有多高,而是在于我们选择上等人还是下等人的心性、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上等人赞美别人,下等人贬低别人。那我们的人生怎么选择?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总爱把自己往下等人甚至下下等人的品味上靠。
二、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就是说事情要加到别人身上之前,要反问自己,换作是我这样,我喜不喜欢?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要立即停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就像我曾讲过一个博士,他赞叹妓女有功劳,说妓女减少了强奸犯的犯罪率。我说:“请问,你有女儿愿不愿意让她做妓女呢?”他说:“不愿意。”我又问:“你愿意娶妓女当老婆吗?”他说:“不愿意。”我说:“那就行了。你都不愿意做的事情,你怎么能让别人去做?”所以《弟子规》讲到“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错了就快速纠正,不要强加于他人。
所以我们要好好反思一下,周围人对我们都很不好,常常对我们发脾气,原因在哪里?我们要反观回来,你一天到晚吊着冬瓜脸,别人看见你臭着个脸,看见都害怕,那肯定转身就走了。
我们常常以恶脸对人,就像镜子回照一样,别人绝对都是恶脸向你啊,这不是假的。你对别人皮笑肉不笑,还笑里藏刀,那别人对你也是尖酸刻薄。我们不希望自己在言辞上受到诽谤、批评,那我们也不应该去诽谤、批评他人。这就叫“如是因,如是果”,我们能不能懂得?
无尽的昏迷过后,时宇猛地从床上起身。想要看最新章节内容,请,无广告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内容。网站已经不更新最新章节内容,已经星星阅读小说app更新最新章节内容。
他大口的呼吸起新鲜的空气,胸口一颤一颤。
迷茫、不解,各种情绪涌上心头。
这是哪?
随后,时宇下意识观察四周,然后更茫然了。
一个单人宿舍?
就算他成功得到救援,现在也应该在病房才对。
还有自己的身体……怎么会一点伤也没有。
带着疑惑,时宇的视线快速从房间扫过,最终目光停留在了床头的一面镜子上。
镜子照出他现在的模样,大约十七八岁的年龄,外貌很帅。
可问题是,这不是他!,阅读最新章节内容无广告免费
之前的自己,是一位二十多岁气宇不凡的帅气青年,工作有段时间了。
而现在,这相貌怎么看都只是高中生的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