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后来呢?”方景颐随口问了一句。
前朝旧事,虽然跟今朝有些相似,但听到这里也没听出所以然来。
李嬷嬷的一腔殷勤,她倒是感受到了。
这么大年纪的人,涉水而来,也不容易。
李嬷嬷忽然端正了神色,把那茶盏轻轻放到身边的黄花梨漆案上,语声里多了几分凝重:
“娘娘您可是想不到,这件事情曲折着呢,当年满宫人都惊讶的掉了眼珠子啊!”
一边说着话,她那双藏在褶子里的眼睛转动一圈,把槅扇外面摇曳的红纱灯笼都看的一清二楚。
夜色寂寂,明月皎皎,并没有一人。
“哦,是么?嬷嬷请讲,知夏,给嬷嬷续一盏茶来。”
知夏连声应道,转过槅扇,从外间的柜子上提了一盏紫砂壶,一一往两个杯子里注水。
李嬷嬷的心凉了一下子。
这知夏姑姑方才在哪里站着呢,她怎么没看见?
她微微伸长了脖颈,似是坐的累了,要活动一下。
知夏瞥见她脸上的惊色,以为她紧张呢,安慰道:
“李嬷嬷,不必紧张,咱们娘娘最是和善端方,有什么事儿,您就让娘娘叫我进来,我再槅扇后头的月洞门站着呢,旁人进不来的。”
李嬷嬷诚惶诚恐的接过了满水的茶盏,连声道:“谢谢娘娘,谢谢姑姑,熙华宫都是有大恩德的人呐!”
知夏掂了掂水壶,里面已经没水了,她又吩咐小宫女去外间灶上烧热水。
方景颐托着茶盏,啜饮一番,笑着请道:“嬷嬷喝了水快讲,这事够勾人心的!”
李嬷嬷连忙堆着笑,道:“那年宫里要放出一批老宫女去,其中有一个叫细姑,长得皮子白净,眉眼俏丽,也是那一拨宫女里的风云人物。先帝曾经宠幸过不少有姿色的宫女,留恋着的就给了位份,贪图一时新鲜的就给了点尚持,没有什么名分,这个细姑就是后一种。”
“说她有福分吧,偏偏她又没有后妃位份,说她没福分吧,又能够在万千宫女中脱颖而出,被先帝宠幸了几次。”
细姑这个人,当时在太后娘娘宫里伺候,就在李嬷嬷的手下干活,因此她印象十分深刻,直到今天都忘不了。
李嬷嬷不知不觉带上了一分怜惜,“她就要离开禁宫了,突然有一天,跪到太后娘娘跟前,哭着说求老娘娘多怜惜十三公主,十三公主是她十月怀胎生下的女儿,最后却为莲嫔所得……”
方景颐脸上的平静一下子被折碎,她怔着脸,不由自主的发问:
“怎么十三公主变成她生的了呢,十月怀胎,所费时间不短,她一个宫女,如何瞒得过去?莲嫔又是如何偷梁换柱呢?”
李嬷嬷拍了一下手掌,道:“就是这个理儿呢,太后娘娘也是不信,可根据细姑说的话,去寻了当年那些旧宫人说话,却发现莲嫔原来当时流产了,细姑在她宫里伺候,偶尔被皇上临幸了,又侥幸怀了孕,莲嫔最终想出了这个计谋……用细姑的孩子充当自己的孩子……”
“她已经有一子一女,为什么还要细姑的这个孩子?”方景颐眉眼中俱是惊奇,这不是多此一举么。
李嬷嬷满脸皱纹,眼神倒还是雪亮雪亮的:“娘娘有所不知啊,这里头可有门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