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辽东急报(1 / 2)

“东家,庄上的杂活都基本上整理的差不多了,现在是不是可以招人开始修围墙?”

黄三这个管事也不知道忙的什么,不怎么热的天还弄得一头汗水。

“招吧,来的人越多越好,还有就是,你要将仓库里的粮食计算好,至少要有三天的存粮,如果快吃完了就要通知我去补充,知道吗”。

言无悔想到自己就带了五百吨大米,还有五百吨面粉,要是吃的人多,这一千吨可吃不了多久,看来下次回现代要多买点才行。

“东家放心,现在的粮食还是很充足的,就是招人后,也至少可以吃一两个月”。

黄三正色回道,粮食也是他每天都会重点关注的,所以听到言无悔问起,他都没怎么思考便说了出来。

一千吨粮食就是200万市斤,这时代的人营养不足,因此饭量会大很多。

按每人每天吃五斤计算,可以让一万人吃四十天。

“恩,你心里有数就好,还有我准备去一趟城里,你去叫百福过来陪我一起去吧”,言无悔说道。

“言大哥,你要去城里吗,马车我已经赶来了”。

黄百福倒是来的很快,身着一身现代的迷彩服,配着一头长发,颇显有些怪异。

“百福,珍宝阁你知道吧,我要去一趟那里”。

言无悔直接说明了去处,人也上了马车,顺带的还有一个不到两尺的箱子。

“我知道的,言大哥你坐稳了”。

黄百福说着,鞭子就在马屁股上轻轻一抽,较为简陋的两轮马车便缓缓开动了。

“驾、驾……快点让开”。

马车驶入得胜门不久,就见一骑快马在大街上飞奔而来。

行人也是纷纷避让,那骑手身着鸳鸯袄,腰间插着一杆小黄旗,看来是个加急信件。

从马车旁飞奔而过时,那焦急的表情,不用想也知道,这肯定又是哪里发生紧急事件了。

“言大哥,这是朝廷的六百里加急,肯定又是哪里的流贼陷城了,不然就是关外的的建奴攻破松山了”。

黄百福见言无悔看着信使发呆,忙给解释。

“哎,天下不宁啊,这大明也不知道还能支撑多久”。

言无悔感叹了一句。

“是啊,前几年建奴入关抢劫,孙督师全家一百多口都给杀了,真不知道下次再来劫掠时,会不会到我们庄子”。

黄百福闻言,也是深有同感。在他印象中,建奴才是最可怕的。

因为建奴每次入关,劫掠的都是以北方富裕地区为主,京城周边更是重点。

而农民起义军则不同,他们主要在北直隶以外的地区祸害,所以感触并不是很深。

言无悔可是查过历史的,知道要不了多久,阿巴泰便会率兵突入关内,河北与山东更是重点攻击的目标。

皇城。

御书房。

“参见陛下!”

一行三个身着大红蟒袍的中老年官员,齐齐向着崇祯鞠躬行礼。ia

“三位爱卿免礼,这是洪督师从松山城发来的六百里加急。现在,他们被困于城内,而且粮草急缺,要是朝廷没有救援,恐怕撑不了两月便会失守,不知道三位爱卿有何良策”。

崇祯将手里拿的一份奏报扔在桌案上,双目满含血丝的他,直盯着三人。

侍立一旁的王承恩见状,马上将奏报拿起,递到了为首的老者手里。

这老者正是内阁首辅周延儒。

他接过奏报一目十行的迅速浏览了一遍,并没有发表意见,而是传给了旁边的内阁次辅杨嗣昌。

然后眉头紧皱,一副思索的样子。

杨嗣昌照样只是略微浏览一遍,便传给了兵部尚书陈新甲,不过本人这时却是向前一步拱手奏道:

“陛下,辽东情势现在及及可危,而朝廷又拿不出一兵一卒前去支援,山陕湖广等腹地,也是遍地流贼。目前朝廷根本无力顾及辽东,所以,朝廷应该与建奴暂时议和,等清理完内部的流贼,再一举扫平辽东”。

“真是荒谬,我大明朝立朝近三百载,又何时向他人乞和过?杨次辅你这是要陷陛下于不义吗?百年后陛下又怎么面对列祖列宗?当真是其心可诛”。

内阁首辅周延儒这时也站了出来,不过显然是唱反调的。看書喇

他这也是为了自己的名声着想。

现在与建奴议和,实则就是求和,到时候免不了要有“割地赔款”之类的协议。

虽然不是他主张议和,但是作为内阁首辅,他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史书上也免不了落下一个卖国首辅的名声。

兵部尚书陈新甲本来也想出声附议杨嗣昌。

只是见周延儒如此激烈的反对,心里又打消了附议的念头。

他就是本能的投降派,认为大明打不过辽东的建奴,属于苟安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