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2章 有病(2 / 2)

“是,儿臣遵旨。对了,儿臣想明天宫门一开就出发,如此就不过来和父皇辞行了,请父皇见谅!”说着,徐墨其跪下“咚咚咚”的给他老子磕了三个头。

徐令安总觉得孩子好像一夜之间成熟了许多,虽然很欣慰,但比起之前总是求自己成全他的那副无赖样子,他这个当爹的又觉得有些怅然若失。

想到这,徐令安自己都要唾弃自己呢,之前总想着让孩子懂事些,现在人家懂事了,他又不满足了,真是难伺候。

“为君之道,在于多听,多看,万不能被一言以蔽之。是人都会有自己的私心,所以再忠诚的臣子最多也只能信其七分,上位者一定要广开言路。倘若整个朝堂从上到下就只有一种论调,那才是最危险的,太子明白吗?”

萧然说完便看向徐墨其,要是往常的时候,这人肯定会问“就是先生也不能全信吗?”

可这次徐墨其却是直接点点头,“先生,我明白!先生,将来我要是想听取民间的意见应该怎么办?”

“臣也觉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朝臣们站得高,离百姓就比较远,所以有些政令未必就是最适合百姓的。但按照目前的朝廷机制,殿下要是想实现这种想法,怕是还要设置衙门。”

既然是民间的意见,那就代表是没有上折子门路的那些人,这些人的意见想要真正的送达天听,中间的过程肯定会很繁琐。

先不说那些意见如何,光是安全这一块,就是个很大的隐患,谁知道那些人是真的想提意见,还是想趁机谋害上位者。别小看一封信,一张纸,其中能做文章的地方多着呢。

毕竟,皇上和太子平时过手的东西都是要提前检查的。

本书首发:塔读——免费无广告,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可那些信件要是过一道手,就要切实保证收集意见的人没有私心,民间的那些心血能真正摆在上位者面前,这就需要有严格的制度来规范,奖惩都是最基本的。

现有的衙门中,目前来说只要翰林院符合收集意见的要求。可翰林清贵,让他们自己提出意见还好说,可若是只让他们做个抄抄写写的“搬运工”,一次两次的还行,天长日久的,人家心里也有会怨言。

况且翰林有更大的用处,做这些委实有些大材小用,所以还是需要重设衙门。

徐墨其见萧然没有反对,还直接为他出主意,很是开心,“先生不觉得我是在妄言吗?”

在世人眼中,倘若连进士都考不中,是没有资格妄议朝政的,那些人又能提出什么好意见?毕竟要真有经天纬地的才华,不是应该先去考取功名吗?

萧然微微一笑,

“臣不觉得太子殿下的提议是妄言。科举只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而已,太子广开言路和科举取士一样,初衷都是为了更好的治理天下,所以我们后期需要讨论的是如何将这一初衷更好的贯彻落实下去。”

萧然倒不是觉得一定要用此种方式来收集意见,或是发现能人。而是希望通过上位者的这种考虑,能够更多的激发民间百姓读书的欲望,毕竟读书才是提意见的基础,而读书明理所带来好处都不用他细说。

等到民间越来越多的人能拿起书本,那么女子读书一事也就不会那么让人难以接受。当然,这种转变不是说十几二十年就能形成的,可至少也迈开了这一步不是吗?

尤其是提出此事的是太子,只要他不改初衷,寿命够长,这一举措至少可以延续五六十年。屠户家的小娇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