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
哗啦啦的大雨下个不停,整个邺城都笼罩在雨幕之中。
东城这边,一队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士卒蜷缩在城门洞里,他们望着外面漫天的雨幕,口里不停地发着牢骚。
一名都伯小声地抱怨道:“这个鬼天气,怎么下起来就没完没了的。”
旁边一名年长的什长凑过来道:“赵都伯,咱们这就算是幸运的了,虽然是日晒雨淋的,可终究不用上阵撕杀。我可是听说了,在巨鹿郡那边,新来的并州军和入侵的辽东军之间爆发了一场大战,虽然最后是并州军打赢了,可他们流出来的血都把河水给染红了。”
赵都伯:“你知道个屁,那些都是公孙瓒手下的白马义从流的血。我听说郭使君领兵在洚水河畔一战就杀死了近万名白马义从。”
旁边有士卒惊呼道:“啊!这事是真的吗?”
赵都伯:“自然是真的,我有个好友在北城门那边,昨天下午,他亲耳听到信使在城外叫喊,洚水大捷!阵斩一万。”
什长:“他那分明就是在吹牛,我可听说辽东军一共才一万白马义从,难道都让并州军杀光了不成?”
赵都伯:“杀死一万白马义从虽然有点夸张,可要是加上那些辅兵,那就很可能是真的了。”
几人正在这里聊得热闹时,一名士卒突然指着城外喊道:“城外来了一队骑兵,好像人数还不少的很。”
赵都伯抬手揉揉自己的眼睛紧张地道:“该不会是来了敌人吧,你们都别急着放吊桥,待我上前去盘查一番。”
赵都伯正要上前去盘问,却见一队身披蓑衣的士卒簇拥着一名武将从城头走了下来。
看到那名军官走过来,赵都伯连忙走上前施礼道:“审司马,城外来了一队骑兵,卑职正要出去盘查他们。”
审司马朝赵都尉一摆手道:“你不必费心了,他们是奉主公的命令从黎阳赶回来接受任务的。”
赵都伯疑惑地道:“黎阳?那边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骑兵?”
审司马闻言眼睛一瞪道:“这是机密,不该你知道的,你就不要瞎打听,以免惹祸上身。”
赵都伯谦躬地低下头,小声地应道:“诺。”
这时,那队骑兵的先头士卒已经奔至吊桥外,审司马冲他带来的士卒们一挥手道:“你们快上前去打开吊桥,放他们进来。”
“诺。”
跟随在审司马身后的士卒们一拥而上,接替了守城士卒的任务,跑去放下吊桥。
紧接着,那一队骑兵踏着水花飞快地冲进城门洞内。
走在前面的一名年轻的武将策马来到审司马的面前,笑着开口问道:“你就是审荣将军吧?”
审荣抱拳陪笑道:“在下正是审荣,您想必就是高干将军吧??”
高干笑道:“不错,正是在下。”
赵都伯听到高干两个字,立刻惊呼道:“他们不是自己人,他们是敌人!”
赵都伯话音刚落,立刻伸手去握腰间的刀柄,只是,还没等他拔出刀来,就见眼前寒芒一闪,一柄长枪的枪尖闪电般地刺入他的胸口。
赵都伯连叫都没叫一声,就被高干一枪刺死。高干右手往回一抽,赵都伯的死尸就栽到在地上。
高干随即一摆头,跟在他后面的士卒一拥而上,将城门洞里的的守军全都赶到了墙边,看押起来。
审荣看着自己的部曲被高干杀死,只是眼皮子微微地跳了一下,却并没有多说一句话。
城外的骑兵不停地冲进城内,过了许久,直到这些骑兵接管了东城的城防,袁绍才在一群文武官员的簇拥下进入到城门洞内。
高干连忙领着审荣上前去拜见袁绍,袁绍在马上冲审荣点头道:“审将军,自即日起,我升任你为都尉,在我的帐下听令。”
审荣欣喜地上前拜谢道:“末将谢过主公。”
审荣拜谢过袁绍后,向其禀报道:“主公,荀君已经说服了驻守北门的张南将军,和驻守西城的马严将军,他们都答应归顺主公。现在只有南城的守将态度不明,他叫张颌,是韩使君新近提拔上来的一名将领。”
袁绍点点头,随即叫道:“文丑听令。”
一名满脸洛腮胡子的武将策马上前道:“末将在。”
袁绍:“文丑,你带领本部人马,随同审荣将军去收复其余三座城门,有遇抵抗,就地格杀。”
“诺。”
文丑答应一声,随即带领麾下的骑兵同审荣一起奔向南城门急驰而去。
等他们走后,袁绍又对高干道:“元才,前面领路,我要先去登门拜访荀彧。”
“诺。”
高干应声之后,带着手下的亲卫在前面引路,领着袁绍和手下的众文武一起策马冲入城内。
…
邺城城南的一间粮铺中,伪装成店铺管事的贾衢正在自己的书房中核算着粮铺的帐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