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悔悟(1 / 2)

香闺暖 墨玉清幽 2147 字 2020-04-28

筠娘刚换了家常衣裳坐下,就有清秀的侍女进来禀道:“主子,文大奶奶来了。”

这么快!

自己从正殿回来也只是去了趟花房的功夫……

果然是邃晓通达的伶俐人。

筠娘将摘下的通草绒花重新绾上:“请文大奶奶进来。”

坐在厅堂等候的文大奶奶,抬眼就看到外面廊下并排摆了四盆素净的灰砂盆,盆内四株及颈高的看菊,姹紫嫣红,花瓣舒展,典雅高洁。

苏侧妃让花房精心培植的菊花,倒不如这几盆来的有看头,若是让苏侧妃看到,想必又要大发雷霆了。

东院的花房无人督促,竟也能栽培的这么好!

整个花房只为一个女人欣赏。

不像她们要先紧着青岚殿和紫玉殿,轮到她们只剩中等品次,若是赶上侧妃娘娘举办花宴,就连中等品次也到不了她们手里。

文大奶奶心里酸酸的想着,就见梁氏派了房里的管事嬷嬷出来迎她。

文大奶奶定睛一看,顿时一惊。

这才发现梁氏的贴身嬷嬷竟是—宫嬷嬷!

这位可是白皇后的心腹人,白皇后高居后位,这位嬷嬷功不可没。听说白皇后生太子时难产,老道的接生嬷嬷们都慌了神,正是这位宫嬷嬷出手才力挽狂澜保住了白皇后母子。

连皇上都对她心存感激,不仅黄金良田重重的赏赐了宫嬷嬷,还特例放她出宫荣养。

这样一个能人,没想到竟随那梁氏进了端王府。

瞧王爷的意思可没想过换王妃,苏侧妃这样已经算是到了顶,等日后,魏仪继承了王位……

看来她要重新思量思量了。

文大奶奶如此想着,笑盈盈地迎上前:“嬷嬷安好!”

看来这位文大奶奶是想通了。

一直在旁观察文大奶奶的宫嬷嬷笑了,上前道:“请大奶奶安,大奶奶客气了,快进屋。”

宫嬷嬷将人引去了西耳房。

文大奶奶的笑就有些勉强。

上次来梁氏请她到正房坐了,这次却是耳房。

文大奶奶心里涌出几分忐忑不安,不由细细打量起耳房的陈设来。

这才发现即便是耳房,屋中摆着的也都是些新奇的摆设。

只见翘头案上摆着一个黑漆圆环花树摆件:环中墨枝上点点红梅,环上停留两只金喜鹊,富贵又雅致,也不知是谁想出的主意。

不管怎样,文大奶奶算是看出来了,殿下对梁氏十分宠爱顾念,日后梁氏再为殿下诞下王长子,到时就不只是这东院,只怕整个端王府都是她梁氏的天下。

回去她即刻要与夫君文卓好好商议一番才行。

不多时,只闻环佩叮咚,兰麝馥郁,梁氏由一群丫鬟侍女围拥着走进来。

筠娘请文大奶奶到临窗的软榻上坐了,竹月上了茶。

筠娘笑着让道:“嫂嫂喝茶!”

文大奶奶点头,轻声细语的与梁氏话起家常。

筠娘端起茶盅啜了一口,一面喝茶,一面笑盈盈的陪着。

这时竹月进来附耳低声道:“天冬回来了。”

筠娘心里一紧,担心是殿下出了什么事,忙起身道:“嫂嫂先坐,我去去就来。”

文大奶奶矜持的笑了笑,点头道:“左右我也无事,你先忙。”

看着筠娘带着丫鬟匆匆而去的背影,文大奶奶敛了笑,站到窗前鹤鹿同春帐钩勾起的锦绣帘幔旁,侧耳倾听。

只听世子爷贴身的小厮天冬笑道:“世子妃莫急,殿下无事,只是让奴才回来给您送几篓田庄上出的肥螃蟹,自家吃送人都随您。只是来前嘱咐奴才转告娘娘莫要多食,此物寒凉,唯恐伤身。”

筠娘松了口气:“我知道了。”又问他:“父王和母妃那里送了吗?”

天冬摇了摇头:“奴才来得匆忙没来得及,殿下说一切随您安排。”

筠娘点头表示知道了。

天冬打千道:“世子妃若无事,奴才先回了。”

筠娘叫住他:“你等等。”

天冬忙站立恭候,只听世子妃吩咐竹月:“快去殿下的衣柜里取几件略厚些的鹤氅。”

竹月立刻领会,忙答应一声去了。很快抱着一个靛蓝的包裹回转。

筠娘亲自检点包裹,再细细追想所需何物一并包好交付天冬,细细叮嘱他:“早晚天凉,这几件厚的你带去给殿下,若还有什么需要的,派人回来知会一声。”

天冬笑呵呵应了,心里想着还是世子妃最惦记他们世子爷。

文大奶奶听到这里轻手轻脚坐回软榻上,依稀能听到梁氏吩咐宫嬷嬷:“王爷和王妃那里,嬷嬷亲自去送,苏侧妃那里吩咐甘露去送。”

筠娘进来时,文大奶奶正在喝茶,筠娘笑道:“殿下叫人送回来几篓螃蟹,我已经让人去蒸了,嫂嫂吃了再走。”

文大奶奶打定主意要修复关系,也不与她客气,笑道:“左右我今日无事,就叨扰弟妹了。”

“嫂嫂客气了。”

这期间筠娘就邀了文大奶奶去院中赏菊。

竹月去厨房吩咐厨娘:“螃蟹不可多拿来,依旧放在蒸笼里,拿六个来,吃了再拿。”

回来要水洗了手,站在世子妃身旁剥蟹肉。

甘露要上前去服侍文大奶奶,文大奶奶笑着拒了:“我自己掰着吃香甜,不用人让。”

竹月见了就低声叮嘱甘露:“去取了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来,预备给文大奶奶净手。”

甘露点头去了。

宫嬷嬷去青岚殿时,王妃正与弘嬷嬷谈论赏菊吃螃蟹的话题,见宫嬷嬷来的巧,更添了几分欢喜。

弘嬷嬷见了就笑道:“是她们的孝心虔。”

王妃点头,谁能想到她也能享到儿媳的孝敬。

青岚殿众人随着王妃欢喜时,紫玉殿内却是格外的肃静。

苏晴与提着包袱的贴身丫鬟绿蕊自偏房出来,匆匆出了端王府。

一路躲躲闪闪背着人去了城西一家毫不起眼的客栈。

“姑娘,你当真要去西山猎场不成?”

客栈里穿着竹青色棉布裙的绿蕊,紧抓着包袱的手指隐隐泛白。

“我不去,难道依旧回去庵堂当尼姑?”

姑娘的语气十分淡漠,却透着一股坚定。

绿蕊听着白了脸:“可您与侧妃娘娘说的是去庵堂为娘娘祈福。出门几日,福没祈到,反惹了祸事,岂不是把后路都堵死了!”

苏晴转头看着这个自幼跟在自己身边,与她一同颠沛流离的丫鬟:“你若怕了就自行回去,趁着出府没多久,后悔还来得及。”

绿蕊知道自己再劝也无用,咬牙跺脚道:“姑娘一向有自己的主意,奴婢想不通也猜不透,可不管是行宫还是庵堂,左右奴婢也是要跟着姑娘的,一切听姑娘的就是了。”

苏晴脸上浮现笑意,想到前路艰难,又很快敛去,指着寻来的两件蓝灰色小太监衣袍:“傻站着干什么,还不快服侍我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