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毒辣的阳光烘烤着大地,地面被烤的似湖面泛起轻波,浮波渐远,将聂晨的思绪带向远方。那里有儒家先圣带着众弟子,游说仁义礼乐;有道家高人身居山野,天宽地阔任逍遥;有墨家侠士出入红尘,一身的侠肝义胆;亦有法家的谋算,阴阳家的诡谲……蝉声时远时近,将人拉回了山上烦闷的午后。
六年前孤身流浪至此,那时刚好也是夏天。那时的蝉声还很悦耳,不像现在这般吵闹。当时他饥肠辘辘,在青石乡徘徊了良久,本想乞求一些吃食,却只讨得些打骂。到了黄昏,已经饿的头晕眼花。本想来山上采些野果充饥,见半山腰有两间茅草屋,一位中年男子坐在屋前的槐树下。他慈眉善目,手捧书卷正看的入神。
聂晨心里顿喜,料想这人知书达理,不似镇上那些粗汉悍妇,必定好相求。于是上前作揖道:“大叔,能否赏些吃食给我,我已经三天没吃饭了。”
那人一愣抬头看向聂晨,有气无力的说:“你找错人了,我这没什么东西给你吃。”
聂晨一时无言,转身想走。那人又道:“不过屋子里有一捆干柴,你若愿意,可以背去村里的刘家酒馆,换些米回来。”
聂晨来到屋内,背上干柴便前去换米去了。
很快便换了回来,中年男子问:“可会淘米煮饭?”聂晨点了点头。他接着道:“那还得有劳你去烧饭。”
两人坐在槐树下,配着草根,各扒了三大碗饭。饭后中年男子道:“你既换了米,何不一走了之,却还回来。”
聂晨道:“我没什么地方可去。”
中年男子打量了聂晨半天,点点头说:“天无绝人之路。你既然没地方可去,不如就拜我为师吧。实不相瞒,我精通剑术,你若拜我为师,我必定倾囊相授。”聂晨这才知道中年男子姓吴名庸。
聂晨一路漂泊行乞,听说书的讲起江湖上的侠客异士,早已心生向往,自然很高兴的答应了下来。此后的六年里,聂晨每天砍柴之余,都会练习师父传授的一套剑术。
一天,他见县令府的儿子陈虎在欺负别人,随手捡起一根木棍上前阻拦。聂晨心想,都说十年磨一剑,自己练了六年,对付眼前几个人应该不成问题。不料,反被对方狠狠的揍了一顿。聂晨以为是自己悟性太差,或是平时练剑不够用功,才会败给他们的。之后便更加刻苦的练剑。
直到前天傍晚,师父和乡里的屠户发生口角,师父被对方一把推倒在地,也没有还手。聂晨这才确信师父真不会武功。乡里的人说,吴庸刚来到这的时候,看上了村南的刘寡妇,就此住了下来。因为懒惰,三五天才去山上砍一次柴,日子过的十分艰苦。这时聂晨想起初遇见师父时,他说的那句‘天无绝人之路’,原来别有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