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爱乐的平台策略,但是即便如此,到了每年新人季,网站最大的流量,还是会给一些新人季冲榜热度歌曲。这也没办法,这个时候要再推一些小众歌曲,那对于平台商业和运维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原本,陆杰的想法就是和往年一样,开足马力和其他几大平台抢那些协议作品,尽可能地提升平台流量。不过,当他第一听到林新创作的这首《千里之外》之后,忽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费力不赚大钱的小众音乐一直是平台运营的策略。之所以费力不赚大钱,是因为小众音乐的受众虽然稳定,但是付费率和规模都是不尽如人意的。
但是《千里之外》这首歌,似乎是打破了这个界限。
陆杰在知道《千里之外》这首歌之后,就详细地做过了调研。虽然有着前面短视频热度的带动,但是在新歌正式发布之后,这首歌并没有立刻享受到这些流量的福利。
原因其实就是在本身是小众歌曲以及背后没有足够的资源的支持。
但是在陆杰看来,这首歌的传唱度绝对是超过一半的小众音乐的。
他走的是非常小众的国风歌曲的路线,但是里面的流行元素却是比一些网络热歌,口水歌,大众情歌还要丰富。
大众的情怀还是在那里的,只要能够有合适的释放的入口,那种力量是值得期待的。
这是陆杰自己在做爱乐这样的小众音乐平台的时候,一直秉持的一个想法。也是他的一个音乐平台梦想的支撑点。
但是可惜,自从校园民谣没落之后,近十年,随着网络的发展,小众歌曲越来越难出圈了。
这不光是听众的原因,更多的是创作者的原因。
小众音乐的创作者似乎是走到了一个死胡同,再也没办法冲出去,像是十年前那样的校园民谣一样,风靡大江南北,更是创造了数不清的白金唱片奇迹!
陆杰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音乐人,所以,对那样的风景还是很有情怀的。
这也是他拒绝了外面无数的金饭碗的要求,留在爱乐这样的一个小众音乐平台,深耕音乐圈层,打造小众品牌。
说深耕,其实是体面话。说白了,就是苦苦支撑。
说是打造小众品牌,但是在这样的一个商业时代,没有足够的流量和商业收入,小平台生存是极其艰难的。
关键,还是在流量以及收入。
在这样的一个流量时代,流量某种程度上似乎成为了负面词。但是实际上,即便是好作品,也是需要有足够的流量和热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