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特别喜欢看方兴艾的一颦一笑,是那么的明媚干净,陈朝璘觉得似乎自己的心灵在方兴艾的笑容里都得到了洗涤。
要是能一辈子守护这样纯粹干净的笑容,让他当牛做马他都愿意。
吃完饭方兴艾带陈朝璘去了一家酒吧,是一间静吧,陈朝璘松了一口气。
这种地方少有人闹事。
酒吧里乐队演奏着舒缓的音乐,两人要了酒水、果盘和小吃,聊起了创业团队的事情。
方兴艾的定位比较明确,她未来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任首席运营官。
陈朝璘基本是纯财务投资人的角色,他不准备在创业企业里面任职,他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咨询。
他们要想创业的话,还需要技术团队,他们两人对技术都是一窍不通,这似乎成了横亘在他们创业路上的拦路虎。
普通的程序员还好说,产品经理、技术总监这一级的就很关键了。
要是不能迅速做出陈朝璘期望中的产品,他们的创业无疑必将以失败而告终。
陈朝璘在脑海里回忆了一下,他知道名字的几个互联网企业的技术大牛估计没人会看得上他们这样的初创公司。
即使肯开出高薪挖人也没用。
再者创始人不懂技术很难驾驭技术团队,到时候陈朝璘的意图难以贯彻到产品上。
两人都为此事颇为挠头,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知易行难,说起来简单,真正操作起来就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可是这个创业项目陈朝璘真的不想放弃,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这是他接近方兴艾,争取把方兴艾留在国内的唯一办法。
陈朝璘在脑海里回想了一下,微博的程序架构比较简单,应该不难,估计花大价钱挖到一个开发过博客网站的技术团队就能做。
问题是这个大价钱究竟得多大,那就需要了解了。两人商定的底线就是方兴艾去找一家猎头公司咨询一下,开出技术团队现有薪资的双倍价钱挖人。
除了薪水之外,期权和激励政策也要放宽,只要能归拢技术团队的心,前期付出些代价是必然的。
陈朝璘准备前期拿出公司的原始股的30赠与技术团队,反正原始股权未来经过数轮融资后会稀释得很少的。
此外普通程序员的培养也不能放松,技术团队一定要自己培养的才能用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