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如蒙大赦,也不管风十恶的尸体,屁滚尿流地去了。
太白先生提着风十恶的头颅,沉思片刻,说道:“据闻神策军的冷思恩将军接圣上旨意前往各处缉拿叛军余孽,此时就驻扎在函谷关。当今圣上极重军功,若能有军功在身或是献得破贼良策,圣上未必不会起复白。如能早日重返朝堂,则不负白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之志。今日杀得风十恶此贼,若往见冷将军……”
说到此话,唐间竹忽然发生一声冷笑。
太白先生奇道:“唐翁何故发笑?”
唐间竹道:“小朋友,你且把适才那两份奏折拿出来与太白先生瞧瞧。”
夏珩依言从怀中掏出那两封信,递给太白先生。
太白先生接了,先看了第一封,奇道:“风十恶刚才都还好端端的,他得意洋洋,哪里像吃过败战的样子?冷将军又如何诛杀数千逆党?”
又看第二封,气得浑身发抖。
唐间竹又道:“小朋友,你再把适才那份诏令拿出来给太白先生瞧瞧。看看这位他一心要竭力辅佐的当今圣上是如何爱美人胜过江山、人才的。”
夏珩又从怀中摸出那份诏令给太白先生看。太白先生看罢,沉默无言。
唐间竹叹道:“唉,老夫虽然一直都希望太白先生远离朝堂,但是看见这些奏折也难免感到世态炎凉,如此是否对太白先生太过残酷?不过无论太白先生是逍遥江湖也好,运筹朝堂也罢,有些人的面目都还是要认清的。那位冷思恩将军,不过是一个贪功的小人罢了。”
太白先生忽然从怀中摸出一支玉如意。说道:“此如意乃当今圣上赐金放还所赐,因此我异常珍视之。圣上自登基以来,勤政爱民、励精图治,大唐国力蒸蒸日上,白虽不得志,也未对圣上有任何不满。只盼得有一天重返朝堂,一展胸中抱负。可恨,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朝堂却为李林甫、杨国忠等小人把持,这些奸人恣意妄为、蒙蔽圣听,白数次上书皆石沉大海。圣上昔日赐白如意,至今却无一事顺意,朝堂报国无门,江湖快意有路,留之何用?
话刚落音,只听见“啪”的一声,玉如意碎成了无数片,太白先生看也不看,迎风吟道:“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间竹抚须笑道:“太白先生果然非常人也,拿得起,放得下。从此朝堂之上少了一个官儿,江湖之中却多了一位诗仙、剑仙、酒仙也。”
太白先生将剑还给夏珩,说道:“小朋友,你为人豪爽,如此宝剑,也肯轻易相借与我观看,很对我的胃口。如见我又借你宝剑杀敌,算是欠你一个人情。不过,如此宝剑,需要有相得益彰的剑法相配,才不算辱没。白有一套剑法,唤作《青云剑法》,今就赠送与你吧。”从怀中摸出一本小册子,递给夏珩。
夏珩没想到自己不过借把剑让他观赏了一番,竟然有如此奇遇,这位大诗人行事果然是处处出人意表。先前他见太白先生剑法,早就心旷神怡,此时得以剑谱相赠,心中真是欢喜欲狂。
太白先生送出了剑谱,但言明只是赠送,并非传授,所以二人也未行师徒之礼。太白先生与唐间竹相视一笑,联袂而去。
风中传来太白先生的歌声:“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