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流民安置计划(2 / 2)

大周朝识字的人不少,但看见这几行字却是云里雾里。

杨银川见状,策马向前,朗声道:“诸位百姓,大家好,本王是大周朝摄政王,圣上的王夫。”

一片安静,他略有些尴尬,硬着头皮继续道:“近年来天灾连连,诸位都是从大周朝各地流落到丰京,背井离乡,食不果腹,已有数年。陛下心生不忍,意欲在城北开垦万亩良田,同时建设流民安置区,让各位头有片瓦遮顶,不再受风吹雨打之苦。”

“诸位无论男女老少,只要登记在册,参与劳动,从今往后,都有一口热饭吃。”

流民们听得云里雾里,无人附和。

杨银川当时尴尬极了,低声问熊丰成道:“司徒大人,可是我话说得不明白?他们怎么好像都没听懂一样。”

熊丰成低声回应道:“应该不是,下臣觉得是他们还没反应过来。不如找几个明事理懂诗书的,让他们代为再解释解释?”

杨银川觉得有道理,他眼尖地在人群里看见了吕金良的身影,招手道:“吕大叔,吕大叔还认识我吗?还请过来一叙。”

吕金良自然是认出了他,但昨日他来的时候,看起来不过是个富商子弟,今天却是带着兵马摇身一变成了摄政王。

地位相差悬殊,他畏畏缩缩不敢上前,听到传唤才缩着肩膀走了过来,惶恐道:“小人见过王爷。昨日小人有眼无珠,对圣上妄加评论,请王爷恕罪。”

“吕大叔不必紧张,我只是想问问,我刚才说的话,吕大叔听懂了吗?”杨银川温声细语道。

吕金良点头又摇头:“小人好像听明白了,又不是很明白。圣上可是想在城北开田?同时也想安置我等,可是,城北若是开了田,这皇城之内哪还有我等的容身之处。还有登记一事,这小的明白,我等进城的时候,也有同乡相互证明身份,但为何登记之后,就有饭吃呢?”

杨银川频频点头:“嗯嗯。吕大叔识字吗?”

“家父是村里的乡长,小人略认过几个字。”吕金良弓着背答道。

“那就好,来,这是我撰写的宣传单,你且看看,我慢慢解释。”杨银川昨天连夜写了几十张宣传单,主要是建立流民安置区的过程图示。

“首先,我要统计一下城北究竟有多少人,多少户,都是来自哪里,原先是什么职业。比如说吕大叔你,来自永安城,家有四口人,一妻二女,职业是农夫。这样吕大叔你的信息就登记好了。”

“接着呢,我会根据你登记的信息,给你们家安排一间两室一厅的房屋。当然,毕竟是安置房,相对比较简陋,但肯定比你们这下雨漏水刮风漏风的棚屋好得多。”

“与此同时,因为你的职业是农夫,所以你要协助开垦农田,按日计算工分,工分可以在我这里换取口粮。你的妻子和女儿,若有特长,也可以赚取工分,换取粮食、衣物等一应生活所需的物资。”

吕金良小心翼翼道:“那我等便成了王爷的奴隶,往后子子孙孙都得听王爷号令吗?”

杨银川失笑道:“怎么可能,我朝哪有奴隶制度。眼下只是权宜之计,等这万亩良田成功,我会给你们一笔钱,若是想回乡的,派兵送你们回乡推广种植技术,若是不想回乡的,可以转成雇佣工,为我做事。”

吕金良听得瞠目结舌,只要肯干活,就给房住给饭吃给钱花!

他有生以来,从未听过有这样的好事!

“王爷,您这是图什么呢?”吕金良十分费解道:“若是要雇人种田,城外多的是农民,只消给少许工钱,总比这样大费周章来得省事多了。”

杨银川正色道:“不是本王图什么,这是圣上的仁慈之心。诸位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已成了圣上的一件心病。本王只是奉命行事罢了。”

吕金良感激得热泪盈眶,当场就跪下了:“圣上圣明!天佑我大周!”

“如此这般,本王已经跟你解释清楚了,劳烦吕大叔跟其他百姓解释解释。”杨银川扶起他道。

“必不辱命!”吕金良双手抱拳,拿着纸张回到了人群里。

杨银川吩咐道:“坤叔,设二十张桌子,让文书都到我这来一趟,我教他们如何登记。再着人搭棚,弄点粥饭,所有登记完的人,都可以去吃饭,管饱!”

“喏!”

姜坤取走一些灵石安排去了。

吕金良在人群里已经开始解说了。

城北改田暨丰京流民安置工程,正式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