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表姐夫(1 / 2)

冯婶走后,魏广仁强撑的镇定假面一戳就破。

犹豫了下,他才问:大郎,你刚刚说的那些话,是什么意思?她们是不是想弄什么鬼?白家人真的相中了絮丫头的八字?

魏渠并不怎么关注冯家的这桩亲事,但他隐约知道白三少的情况,也知晓魏葵曾去提醒过冯春花却反遭对方讥讽,左右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他也懒得管,压根没仔细打听过其中内情。

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从今天冯婶的言行举止中抽丝剥茧找到答案。

无非是白三少身体状况不佳的消息走漏,冯婶反悔不想嫁女儿,又舍不得吃进嘴里的钱财,想找个冤大头帮忙填补亏空罢了。

魏家就是她们选中的那个冤大头。

八字的事,似乎还有其他隐情。他话锋一转,安抚魏广仁:不过,您也不用太担心。他们两家亲事早已做定,就算现在退婚,对咱们也没多大影响。现在白家自顾不暇,哪里顾得上这点小儿女婚嫁的破事?这强娶民女的罪名,可不比其他事容易洗脱。

这倒也是。他们总不能前脚退完婚,后脚就来逼你表妹点头。

顿了顿,魏广仁幽幽看他一眼:说起来,再过两个月你表妹就要满十六了。要是能早点定下亲事,也不会有这么些糟心家伙觊觎。等你去了书院,记得帮你表妹留意一二,有没有人品好、家底清白的同窗。语气有点哀怨。

魏广仁以前还指望着把外甥女和儿子凑一对,但经过近几个月的洗脑,他已经渐渐放弃了这个念想,只想着怎么样给李絮找个好夫婿。至于儿子,就爱咋咋地吧,他是管不着了。

魏渠难得呆滞了一会,才含糊着应下。

门外突然传来短促的轻笑,有个小脑袋扒着门框探了出来,笑眯眯朝他们挥手。

爹,娘不是不放心大哥一个人过去吗?要不,过几天咱俩送大哥去嵩阳吧,我还没出过这么远的远门呢。我也想看看传说中的嵩阳书院长什么样,将来才有动力努力学习呀!魏鲤拖长了声音撒娇。

去嵩阳?

小儿子的这个提议,魏广仁莫名有些心动,毕竟那座书院也曾经是年轻时的他心中的圣殿。

只是,他这条腿要出远门恐怕不太方便,而且,现在家里余钱也不多,他这个不事生产的一家之主哪里好意思把钱往外撒。

自打盘铺子以来,家里就过得紧巴巴的,除了除夕那晚的丰盛大鱼大肉外,其余时间见荤腥的次数明显少了许多。

过年要走人情,零零碎碎的支出必不可少,而唯一的进账还是来自那位名叫贺谚的小少爷让人送来的谢礼。

贺谚年前在冰水里泡了下,又被砸了脑壳,回驿站后就病了,昏昏沉沉好些天。不过,大年初三那日,大病初愈的贺谚倒是带着赵八达和一大堆礼品过来给他们拜年了,说是报答他们的救命之恩。

贺谚小少爷出手阔绰,送的是上好的文房四宝和珍贵药材,甚至还有一本古籍孤本,加起来总价值远胜于当初的袁家。然而,对一身负债的王氏来说相当于一文不值,毕竟她不可能拿去变卖。

前几天夜里,魏广仁爱不释手抱着古籍观赏时,王氏就抱着空荡荡的存钱陶罐,看着那本古籍唉声叹气,满脸都写着世家小少爷就是不通世故,送本破书还不如直接给钱的怨念。

嵩阳那么远,雇车的话也不知道要花销多少,还有路上和到了地方后的吃住,饶是魏广仁没经济头脑这回也觉得不大可行,王氏肯定不答应。

犹豫过后,魏广仁忍痛拒绝:恐怕不成。你大哥是去考试的,还有你杨大哥陪着,咱们爷俩跟去算什么?他们也都大了,没得出趟门还要家里人陪着。

魏鲤眨巴眨巴眼:可,您不是总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吗?我觉得,天天在屋里背书怪闷的,好多东西我都不懂。说不定出去走一圈,那些不懂的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呢?

你太小,你娘不会放心你出远门的。

魏鲤撅起小嘴:才不会呢。娘现在只顾着做生意,都快忘了我长啥样了。现在家里只有咱们几个,反正见不着面,我在家里和出门有啥不一样?要我说,跟您这借口比起来,娘不肯出路费的可能性还大一点。

魏广仁老脸微红地瞪他,正要打发他去抄书,却听得魏渠来了一句。

其实,阿鲤要是真的想去也不是不行,出远门确实可以增长见识。袁家过几日有个商队要往嵩阳方向去,他们定会聘请镖师同行,这样更安全些。花销方面倒也不用太担心,咱们可以不雇车,就坐咱家的骡车过去,再提前准备些干粮即可。

凭着两边的合作关系,直接跟袁家商队接洽,自然比找大车店划算得多,还多了一层安全保障。

见他下意识看腿脚,以及低头前眼中突然亮起的光芒,魏渠又劝了一句:虽有杨学文同行,但我们年纪轻,有您坐镇拿主意更为稳妥

魏广仁心动不已,仍艰难地摆手:咳,你二弟天天都得赶车进城,怕是你娘不答应。

魏鲤立马拍着小胸脯保证,一定帮忙说服他娘。反正家里的老黄牛闲着也是闲着,就是走得慢一点嘛,现在天气还没转暖,路上容易打滑,跑得快还危险呢。

说曹操曹操到,外头突然有熟悉的昂昂叫声传来,还有王氏轻斥大黑骡的声音。

娘,您怎么回来了?魏鲤旋风般冲了出去,扑到她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