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齐刷刷吸了口口水,不约而同地端起另外要的碗开始抢食。
没办法,魏家食店的吃食都不贵,一份不另外加料的米粉价格大约在十文左右,份量不多不少,但绝不够一个大男人吃的。要是不主动抢,怕是只能舔空盘了。
虽然还没到午饭的点,但美味佳肴在前,万万没有不吃的道理。
日头渐渐移上中天,李絮两人终于带着一批卤味订单回来,见着门庭若市的模样,邵家媳妇之事带来的坏心情也缓和了些。
做餐饮业就是这样,永远没法在正常饭点吃饭。好在李絮早有准备,提前预留了最后两只饼,两人各自填饱肚子,这会儿一回来就直奔后院帮忙。
店里的新碗筷都是年前购入,普通的粗瓷质地,个别还有轻微的豁口、裂缝等瑕疵。总共五十套,花了好几百文。
因为家里人手不足,魏渠入院考时间越来越近,魏广仁这几日都在督促他读书,今天还得分出两人去打广告,所以,昨天王氏就找了温氏过来帮忙洗碗、收拾脏污碗筷。否则,光靠剩下这几个老弱病残还真没法让食店正常运转。
厨房里只有魏葵一人忙活,见着李絮归来,她感动得眼泪汪汪,甚至想丢掉锅铲扑上去大哭。
哇表姐,我的腰好酸啊!要不是你神机妙算,开张前准备了上百人份量的食材,省去不少功夫,我肯定坚持不下去了。
她在灶前站了一早上,早就累得腰酸背痛,要是再连轴转下去,她这十二岁不到的小腰真的要断了。
辛苦你啦,换我来吧,你先坐着休息一会儿。
李絮安慰她两句,快速套上围裙、接过锅铲,接手活动量较大的炒米粉工作。
魏葵坐了坐就站起身来,不肯继续休息,只退居二线,做相对简单的干拌米粉、汤粉,只要在滚水锅里烫一烫米粉,再加调料或浇汤即可。
因魏寅分担了温氏的工作,温氏也来厨房帮忙,给两个小姑娘打下手,清点、准备食材。
有了李絮、温氏的加入,厨房工作氛围轻松了不少,上菜速度也快了许多,到后来温氏索性跟小魏鲤交换了工作。
餐饮业的核心指标永远是口碑,尤其是食物口味。
从魏家食店里走出去的食客越来越多,被吸引过来排队堂食的也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住在葫芦街附近、鲜少去县学一带转悠外食、今日之前压根没吃过魏家吃食的人。
有人不满桌椅太少,提议要在门口或里头院子增设桌椅,都被王氏笑眯眯含糊过去。
随着排队外带卤味的人少了些,竟有人搞起了骚操作。
有人刚好家住附近的,索性一溜烟小跑回家端了个大海碗过来,排隔壁外带那条队打包米粉走人,顿时引发众怒。
此刻的众人还不知,不久之后葫芦街会衍生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如果条件许可,来魏家食店吃饭的老食客总会自备一副碗筷,混迹在打包卤味的队伍中外带各色米粉,甚至还有人小心翼翼端着一海碗带汤汁的米粉往自己走。
更有甚者,魏家食店附近还开了家业务范围诡异的店,不仅卖碗筷、租借碗筷,还提供桌椅位置租借服务,按人头时长收钱,基本上就是为那些家离得远又不耐烦等太久的食客服务,相当于给魏家食店和食客们当中介。别说,那间小店生意还挺红火呢。
当然,这都是以后的事了。
此时的顾客们还没有这样的觉悟,大部分人只能眼巴巴等着,或是含恨买个卤饼在队伍里边啃边等。
一直忙到快申正,魏家人才得了一丝喘息空隙。
把嗷嗷待哺的最后一个食客送走后,所有人极有默契地就近找了张椅子凳子坐下,四肢舒展,整个人极度放松、甚至是放空的状态,一句话都不想说。
虽然没有正经吃午饭,但,李絮二人回来帮忙后,人手顿时充裕不少,几人都轮换了下岗位,各自去后厨找了些东西填饱肚子。再加上劳累过度,这会儿竟是没人嚷嚷着说饿的,一个个只想休息。
最后,还是老房头打破了这份宁静。
东家,上半天的账目汇总出来了,一共进账二两七钱银子,包括定金。加上卤味订单尾款的话,总共是四两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