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衙后院。
孟夫人看着面前还散发着热气的猪脚姜蛋,脸色微变,掩着嘴别过脸去。
呕快拿开,这味儿怪得很!
婢女忧心道:夫人,昨儿您不是还吃得挺香吗,怎么现在又嫌它有怪味了?
孟夫人的奶嬷嬷夫家姓陈,儿子陈三郎如今正跟着姑爷当跑腿。她正好走进来回事,闻言皱起眉头,端起碗,调羹搅拌几下,又戳了戳那块不如昨儿软糯的猪蹄,眉心的川字纹几乎能夹死蚊子。
这是三儿买的?怎么跟之前的不一样?火候不够,味道也不对。是同一家做的吗?
几人服侍过孟夫人,压下那股呕吐之意,前院的回复也来了,说是陈三郎今天随大人出城去了,他推荐的魏家小摊收摊早,跑腿的小厮就打听到了另一家卖这个的,在槐市打包了两碗回来。
那小厮得知夫人不喜,心里慌张,顺便就把今天跑腿时在外听到的两家猪脚姜蛋之间的争执风波当笑话提了一嘴。
昨天陈三郎送东西进来时也提了一嘴,也是让主母放心吃用的意思。虽然只是只字片语,但孟夫人冰雪聪明,稍加联想就猜出了个大概。魏家既能捣鼓出口碑极佳的卤肉,又怎么可能会去扒拉其他人的吃食方子,更别提槐市上的这家味道远不如魏家。
罢了,昨儿陈三儿不是送了一整个提盒进来么,可还有剩?有的话,你们只管热热拿过来。我这胃里难受得紧,就想吃一口那个。
后院仆婢都是孟夫人娘家带来的,她爹是御史中丞,娘家也算得力,从小就娇养着长大,别说隔夜饭菜了,就连隔顿的都从未吃过呢。偏偏这会子她害喜,吃什么吐什么,好不容易昨天吃了猪脚姜蛋不吐,早上也能吃点清粥小菜了,本想今天再买新鲜的回来,结果却被这西贝货又刺激吐了。
好在天气寒冷,厨下也不敢跟主子抢吃食,昨天买的还剩下两碗的份量。奶嬷嬷、婢女等人再顾不得体面,赶紧去厨房把隔夜的猪脚姜蛋热了呈上来。
孟夫人顿时食指大动,一口气吃了一大碗,原本苍白的脸色红润许多。
婢女们啧啧称奇:这魏家人可真是心思灵巧,明明将猪蹄和鸡蛋、生姜放在一起熬煮,可他家的就是比别家的好吃,仔细一闻确实还真不大一样
孟夫人笑道:也不知怎么回事,先前一闻到肉味就想吐,如今倒不觉猪脚肥腻,酸酸甜甜的十分开胃。唔,我现在想吃桂花糕了,劳烦嬷嬷去厨房吩咐一句,不要糯米粉做的,要凉粉果做的那种晶莹剔透的,看着就让人觉着清爽。
这可是孟夫人诊出有喜以来第一次开口叫菜,陈嬷嬷喜不自胜去了。
孟夫人抚着平坦小腹,怀疑这一胎可能是个爱吃甜食的小子,又觉得自己与魏家颇有缘分,忙让婢女伺候笔墨,亲自写了份帖子,命人送去草沟村魏家。
咦,夫人先前不是说身子不爽,今年不准备办生辰,就跟大人、小郎君安安静静地过么,怎的后日突然要请人来?酒菜置办还好说,可这好的女先儿临时去请未必能请得到啊!再者,既请了李姑娘,难道不请县丞夫人她们几个?要是传出去,只怕婢女不解地问。
孟夫人皱眉道:李姑娘是轨儿的恩人,若不是刚好查出身孕不稳,我早就请人家过来做客了。已拖了个把月,再不见人怕是要失礼。也不算是正儿八经过生辰,不过是顺道请人过来坐坐,让轨儿亲自给她道谢,再陪我吃碗寿面便罢了。是了,你吩咐下去,届时万不可怠慢了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