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市是个特别有烟火气的地方,这里不仅是逢五、十附近乡里村民进城赶集的集中地,其他日子这里也不冷清。有些离县城近的人就会天天推车过来卖吃食肉菜什么的,毕竟民以食为天,谁家天天不得吃东西,要是隔五天才来一次那赚头也忒少了。
因为同样的东西这儿总要比城里的店铺稍便宜些,时不时还能遇到些城里没有的新奇玩意儿,住在城里的普通百姓也爱过来转转。
今儿刚好又是二十休沐日,衙门里的官差、书院的学子都放了假,便不乏有人空着肚皮赶早来槐市打牙祭,放松一二,也就很巧地赶上了一桩盛事。
孟知县做事勤勉,饶是休沐日也要带着两个心腹从南门出城,后者因为起得迟没来得及吃早饭,就说经过槐市时买两个饼子带在马上吃。结果,几人刚走到槐市,就远远看见某处黑压压一片人头,竟是排成了数丈长队,粗略估计至少有五六十人!
他们跟着孟知县来新平赴任已有数月,槐市自然逛过许多回,哪里见过这般模样?
孟知县本人也吓了一跳,还以为出了什么事,亲自走到队尾问了一人才知,原来今日槐市来了个新摊子,卖一种叫卤饼的新鲜吃食,大致做法就是在面饼里夹着肉菜吃,那肉菜也不知咋做的,香得让人口水直流,吃过的人没有一个不说好。
还有个刚买了卤饼往回走的人路过,没认出便服的孟知县等人,就笑呵呵地跟他们描述起这卤饼如何如何美味,又说自己运气好来得早,不仅不用排长队,还得到了摊主限量赠送的小礼物,一只精巧的草编小牛。
孟知县挑挑眉,突然记起前几日自家儿子似乎也拿着个类似的草编小老虎在玩,说是小伙伴在槐市买了送他的,看着像是同一人的手笔。
卤水香气不断飘过来,孟知县的心腹肚子就不合时宜地咕咕叫起来。
大人,这
孟知县似笑非笑道:想吃也不是不行。不过,打着我的名义插队,这个就别想了。又望了望日头和城外,不说话。
心腹只能苦着脸去旁边一家没人光顾的小摊,随便买了俩肉包子揣上,恋恋不舍地跟着孟知县出城办事。
由于队伍太长,李絮她们又都忙得不可开交,以至于压根不知道孟知县这一茬。
除了李絮之外,王氏她们确实没想到生意会这么旺,要不是在家里提前烙了几十个饼子温着带来,刚过来又要支摊子又要揉面烙饼,哪里忙的过来?
三女分工合作,魏葵负责揪面团剂子,用擀面杖按扁擀薄,然后下锅烙熟;王氏负责给烙好的饼开膛破肚,往里头塞料,再用苇叶把饼子裹起来,有要求打包的还得包裹得更严实些,用草绳绑上;李絮则负责算账、收钱、数钱,配合得挺默契。
魏渠方才跟她们来到槐市,王氏就要赶他回县学,他心里不放心,死活要留下帮忙,结果事实是,他基本上什么忙都帮不上。
他也会做点简单吃食,可揉面烙饼的本事他远不如妹妹。夹饼王氏也不放心让他做,一不小心面饼上口子划大了或是划歪了,那可就夹不起来了。还有塞料,这也是门艺术,多了自家亏本,少了就要落顾客埋怨。至于算账,他算学是还不错,应付科考足够了,可他心算口算速度远不如李絮。
总之,魏渠第一次在亲人(尤其是在这个曾看不起的表妹)面前感到深深的挫败,最后只能默默看了片刻,确定她们进入状态,才跟王氏打声招呼,默默回了县学用功。
不到一个时辰,带来的食材基本上全卖空了。
好在李絮看着食材剩余数量,预估过后,就笑盈盈地走到队伍后面致歉:诸位,今儿是我们头一回开张,因为不确定市场行情,不敢贸然备太多食材,所以剩下的已经不多了,实在对不住大家。并说明自家明早还会来卖卤饼,而且会准备更多的食材满足大家需求,好说歹说才将那些肯定排不到的潜在顾客劝退。
但,还是有人不死心,巴望着兴许前面的人买得少,有可能轮到自己是最后一个呢,就还有一小撮人不肯走。
最后一个烙饼出锅,落到最后一个幸运儿手中,其他人只能叹着气走开。幸运儿后面一人却眼尖瞥见装卤味的木桶里还有点剩,逆流而上挤过去,要求把卤味卖给自己。
李絮不假思索答应,反正家里还备着许多下水,不差这么一二两,带着空桶回去还更省事,就以十文钱的价格卖给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