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襄:“公明将军可是对我生分了,叫什么侯爷,看得起就叫我一声仲礼;将军多虑了,我刚从杨车骑那里过来,杨车骑好像已经有人办法解决眼前的困难。”
徐晃自嘲地一笑,没说什么。一幅你别以为我傻的表情。
“当然了,杨车骑是什么样的人,公明比我更清楚,我承认是我向杨车骑提出了一些建议。既然公明对杨车骑不看好,为何不离开,一身抱负难道就这样埋没于世?”
“少公子不可这样说,杨车骑对我有恩,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徐晃脸色数变。
“我家少公子还对你有恩呢,你咋不说”听着甘宁的话语,黄襄给了他一个我很欣赏你的表情,甘宁撇了撇嘴,自己少公子想的什么,明显的很,不外乎就是想要招揽徐晃。
“兴霸,别闹,我那不是救命之恩,只是顺手而为。”黄襄越这样说,徐晃就越觉得有些过意不去。
“公明何不离开杨车骑,投奔天下的明主,既然公明忧心国朝艰辛,以公明之能,为明主奔走,天下安定,指日可待。”也就是趁着酒劲,或者说装醉,才说出这番话,徐晃或许也是装醉,所以你就那么一说,我就那么一听。
“明主?谁?”
黄襄:“天下大势之中,最有可能一扫天下的是袁绍,目前掌四州之地,麾下披甲之士百万,谋士如云武将如雨,人口殷实,物资丰富,可以说是最佳的人选之一,不过袁绍此人我听吾父说过,见小利而望义、做大事则惜身。太过看重于世家,恐难有好的发展;其二则是袁家嫡子的袁术,掌江淮之地,麾下还有江东猛虎的儿子替他扫荡周边,小霸王之名已然响彻江东,只是袁术此人志大才疏,没有容人之量,眼光更是不行,我离开江夏的时候已然听说小霸王有脱离之意,可笑袁术还不自知;其三,掌兖州的骑都尉曹操,虽说刚刚经历了吕布的骚乱,不过好歹还是平定了下去,并且接机一举扫平兖州士族的掣肘,使得兖州的风气焕然一新,且麾下有着号称王佐之士的荀彧,奇谋荀攸等等,他曹家的各大将领也是优秀的良才。其余各州牧太守,不是守成之犬就是无甚谋略,唯有刘备此人,听说颇为仁德。”
甘宁数次想插话,却发现自个儿说不上来,按理说不是要推荐自己么,少公子这是作甚呢。不是黄襄不想推自己,而是实在没啥可说的,就一个关内侯和云骑校尉的空头衔,没有一块掌握之地,你拿什么和别人比,不过黄襄也不是那种自己争霸的人,他、有自己的想法。
“少公子最看好兖州的曹操?”徐晃好奇的问道。
黄襄:“是的,曹操此人颇为雄才大略,名士许劭曾经评价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并非空穴来风。”
“如若公明有想法,我可修书一封,致信曹州牧”
“可是杨车骑…”
还未等他说完,黄襄就粗暴的打断了他的话:“杨车骑是什么心态,难道公明不知道?明显是把天子当成自己的私人物品,看看天子及众位大卿的吃食就知道了,且不说其他的,我知道杨车骑对公明有恩,但是报恩也不是这么个报法。何况公明已经帮助杨车骑数次抵挡贼人的进攻,现在却也还是一个骑都尉而已,杨奉有楚霸王小心眼的姿态,却无楚霸王绝顶之能力。”
说完大步向外走去。
第二日,黄襄交给徐晃两个锦囊,言明白色的那个是自己看的。
“公明亲启,襄觉得杨奉此人恐有谋害之嫌,故而不辞而别,望公明见谅,如若公明有投曹之心,可使信使把另一个锦囊快马送到曹州牧那边;襄离家已久,家中父兄颇为想念,就此告别。”
徐晃想了想,无奈的叹气一声:“来人,快马加鞭把这个锦囊送到兖州牧曹操那边,务必要曹州牧亲启。”
“是”两三个亲兵赶紧牵了几匹马朝着兖州的方向疾行而去。
此时,杨奉也下定决定按照黄襄的办法去做,所以刘协被逼派人去‘哭诉’,也就越发的讨厌杨奉,想念翩翩少年的黄襄。几经辗转的朝廷一行,也终于回到了残破不堪的洛阳,杨奉被封赏假节钺。
黄襄一行,顺利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江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