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黄襄的礼仪,曹丕很欣赏的眼神轻轻点了点头,这孩子对世家有着天然的好感,主要是这年代的世家子弟大多数都是克己守礼的人,甭管人家心里怎么想的,至少人家表面上的功夫做得非常令人舒心。觉得自个儿受到了尊重。
“丕公子特地带我来这小旅馆中,是有何事交代某去做?”曹丕领着黄襄来到一个比较简朴的小酒馆,在初创的兖州,这种新兴的行业很多。这是好事儿,人民幸福指数高,对曹老大就会更加认可,也间接的说明了荀彧的本事确实很厉害。
“仲礼先生,以年少之资就登上镇西将军、关内侯、左军师的高位,仲礼先生的本事丕很是敬佩。想跟在仲礼先生身边学习一下。不知如何?”实话说,一个正太模样的小男孩用大眼睛紧紧的盯着你,确实很惹人喜。
黄襄:“丕公子过誉了,襄不过是立了些许功劳,值不得丕公子如此夸赞,丕公子也不必称我为先生,在下实不敢当,叫我仲礼即可。丕公子虽说确实需要进学,不过在下的本事还不足以和荀彧、程昱等大才相比,丕公子何不向主公请求一下。”这话很明显了,先说好,我本事不是很大,教不好你你可别怪我,另外最重要,的是你跟谁学习,什么时候学习,学习些什么东西,你自己说了不算,你老爹说了才算,否则你就是向我跪下都没用。
曹丕是个听人劝的孩子,起码现在是的。所以他也没有更多的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更多的是询问一些黄襄进行战争时候的事儿,时不时的拍一下马匹,虽然略显稚嫩,不过在他长兄死了之后,曹丕也懂得开始布局了,老曹家的基因还真是强大啊。黄襄只得心里默默感概一下。
两人商业互捧了一会儿之后就各自散了,黄襄走在回去的路上,心里想的却是,有些事儿也该去做了,比如掺沙子。曹老大经过这次的惨败之后肯定会对自己的安全更加在意,不管是出行的护卫,还是打仗的军队,所以、情报对他来说就很重要了。
马上要再次出征的曹老大会面郭鬼才,历史上的校事府也会提上日程。
“山叔,安排一下,马上让下一批金山别院合格的死士来许昌,到时候要是曹公成立某些机构,让我们的人掺进去,每个人必须互不相识,只对我一个人负责。”回到家中的黄襄对着老管家下了个命令。
“老仆知道了,少公子且安心。”
出征后的第一日,经过荀彧的劝说,曹老大也开始要求自己人必须上朝,哪怕国朝只是个空壳子,所有的命令都是从兖州府下达的。
曹洪被曹老大安排成为执金吾,程昱为廷尉,然而国朝其他的职位还都是属于忠心于刘协的,虽然那些职位没有半点职权。不过很显然,曹老大已经开始觉得国朝中的官员有掣肘他的态度了。
曹老大的原配丁氏因为曹昂的事情跟曹老大闹掰了,卞夫人上位,也是这个时候,日后的小天才,曹丕继承权上最大的继承人,他的嫡亲弟弟,曹植、开始被安排跟着大儒学习了,曹丕从这个时候才开始心思变得深沉起来。
简单的说就是,曹老爹你什么意思,我当年没有谁来教我,都是我去一个个求教,同是一个爹妈生的,凭啥待遇差别这么大,我不服。
咱们要理解曹丕同学,这搁谁身上,他都不会服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