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让我回忆起过去的这些陈年往事的时候,顿时之间,可真是觉得有点儿实在显得可笑和有趣。
你可要知道,在那个时候,我才只是一个十一岁的小小的年纪。竟然会敢于跟着那些已经十五、六岁的大哥哥、大姐们一样,东奔西走地在两天之内,竟然跳级报名投考了两间学校。现在说起来的时候,真是有些难以让人置信。
但是,当年的事实就是如此。结果,最后竟然让我荣幸地考上了东平中心校,还是一个乙等取录呢,真是让人开心。而当时跟我们一起前去的,也有好几个是已经读完了第八册的大哥大姐们,最后,他们反而名落孙山。
而此时,和我一起同读的其日老师他们这些小同学,仍然还是一样地继续留在我们的良村小学,与其他同学一起,继续读到初级小学第八册毕业。
也许,是到了1954年8月,其日老师他们才与其他的一些同学一起,考上了当年东平中心校的第十五班至第十七班这三个班的招生的年级。至于在这以后,他们的具体情况如何,我就再也不得而知了。
后来,我还听人对我说到,当时东平区的合江中心校,也是和东平中心校一起共同进行招生录取的。因此,我们村子上的志兴、龙湖坡的其智和黄树垠志娟她们,就是在我考上东平中心校的第二年之后,听说才考上了合江中心校的。
总之,就是在1953年度,全县各区的中心校的招生人数和班级,相对来说,都是要比之1952年显然是比较多一些的。因此,他们能够考上中心校的话,其实,也是一件不足为奇的事情了。
你可要懂得,就在这个时候,我当时已经转学到了凤山中心校进行就读了。因此,对于我们当年在良村小学的那些同班同学的许多情况,我自然而然就已经不再十分清楚地知道了。
后来,我还听人说起,我们的其日老师,他在读完了东平中心校之后,又在1956年就考上了刚刚才成立的东平第四初中。
又在到了大跃进年代的1959年,正好又是他初中毕业之后,他又荣幸地考上了当时才刚刚成立的玉林财经学校。
我还听人说到,他在到了1962年,在玉林财经学校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了某市的一个单位,做了一个会计人员。看起来,他真可算得上是一帆风顺地达到了,当初他从小上学读书的最终愿望了。
后来,也不知道是因为一些什么原因,他又不再继续在那个单位当会计了。反而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我们的良荔大队,当上了一个小学的民办教师。就这样,一直勤勤恳恳地干到现在。
自从我来到大队初中任教的这几个月以来,我从旁边对他进行仔细观察,以及我在平日里,总是常常会听闻到,其他一些老师和学生家长们的反映和议论。他们都是一致在赞扬我们学校的王其日老师:
“……我们学校的其日老师,他真不愧是在我们良荔学校的老师当中,能够胜任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好老师之一……”
你可要知道,我们的其日老师他一贯以来,都是把他所教的这些低年级的小学生,视同为自己的亲儿女一般,用父亲般的慈爱,去真诚地对待他们,呵护他们。他常常是从学校日常的生活、学习上去关爱着他们。因此,凡是他所教的班中的那些小学生,一般都是很听他的话,也都十分喜欢他。
大家可要懂得,这些才只有六、七岁的小小年纪的低年级的小学生,一时才刚进到学校里来,在开始的时候,其实他们是什么都是还不大懂的。
因此,一切都得要从头开始教他们学会。从而,你便就可想而知道,对于担任他们的班主任来说,这该有多么的不容易啊。
一般地来说,就在现在这个年代,也不论是在那一间小学当中,其中,大多数教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老师,往往都是一些女老师者负责居多的。相对而言,是男老师者,反而是比较罕见的了。
但是,对于作为是一个男老师的王其日老师他来说,能够如此敢于大胆地担当,负责管教这些人称是“鼻浓虫”的小学生的话。
因此,就在平日里,他对于在对学生的管教,管导方面来说,该得需要有多大的耐心和付出,你就可想而知了。
另外,一般地来说,凡是负责教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老师,往往都是要实行“包班制”,或者由于学生人数所在的年级不足等的原因,还得要采用同一班中而教不同的年级的所谓“复式教学”的办法去进行处置了。
这样一来,就更增大了对学生的教育和管导方面上的艰难程度。并且,这种“包班制”和“复式教学”,不仅要耗费时间,还消耗不少精力的一件令人惧怕的教学工作。
你可要知道,大凡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中,平日里的各类事情的发生率,相对于高年级来说,又都是比较高的。甚至往往在有的时候,学生中所发生的事情,都是你所料想不到的。
同时,在有些突发事件发生之后,你还得要及时地走上门去,找到他们的家长,并及时向家长进行汇报,尽量争取家长的很好配合,才能更好地去加以解决。
因此,我也就深深地体会到,对于作为一个小学低年级的教师来说,像我们学校的王其日老师那样,能够得到人们这样一致的赞扬和好评的话,这已经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了……
正是:
其日孩提好朋友,儿时往事不记仇;
一生从教蜡烛命,众人赞扬他优秀。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