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自从1960年高中毕业参加高考以后,她也像我一样,虽然高考成绩不错。但是,由于家庭出身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种种原因,而名落孙山。直到最后经过扩招,才鬼使神差地被录取到了才新成立不久、原来只是属于高考第二类录取的地区农专去。
你可要知道,当年她在高考填报的志愿,是属于文史哲的第三类的呢……
真是祸不单行,但又无独有偶。正是到了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的1961年,又正逢全国到处都在搞精简下放,压缩机构。因此,在合并解散部分高校的浪潮当中,而当时的地区农专,又成为了首批要立即解散下马的对象。
于是,才刚刚上了不到一年大学的她,此时也像我一样,最后仍然一样与大学无缘。结果,在地区农专下马回来后,她便暂时地被安排到了县城的幼儿园去,暂时当了个货真价实的代课老师。
1966年6月,正逄全国爆发了那场触目惊心的“史无前例”运动。当运动刚一开始,有人就胡说什么“幼儿园是培养修正主义苗子的基地”。因此,在这股狂风恶浪之中,幼儿园也同样遭到了倒霉的厄运,最后只好被迫停办了。
当时,在园中的那些正式老师全都到小学去了。而她这个临时的代课老师,理所当然地就只好到县城附近的加工厂、烤烟厂去,暂时做些日工度活了。
后来,这场“触及灵魂”的“史无前例”运动,进一步继续深入开展下去后,便使到她连临时的日工都没有机会再做了。
于是,最后就用她信中的话来说,“只能是寄人篱下。可以说,真正是沦为到了‘乞丐’的地步”。唉,此种境况,那该是多么悲凉和令人心寒啊……
当看到我的那个高中同学,她在信中所诉说那些当时的真实情况以后,霎时之间,不禁令我触景伤情地悯怜起她来……
一方面,不仅让我清晰地看到,在那个销魂荡魄般的“史无前例”运动的年代里,时刻都会让人们处于在一种心惊胆跳,胆战心寒,魂飞魄散的悲惨境况之中……
另一方面,更使我清晰地看到,在那个销魂荡魄般的“史无前例”运动的年代里,当有些人的金口一开,便说是香花;而对于一些所谓有“问题”的人的嘴巴刚一动,就认为是“毒草”了。这就是当年那残酷的现实……
因此,当时人们的一言一行,必须处处都得要小心翼翼,言出谨慎。否则的话,后果便将会不堪设想。
但是,人们对于当年现实生活中的一切景况,也只好抱着一种敢怒而不敢言了。唯一能够进行应付的办法,也只能是守口如瓶,沉默寡言,少说为皆罢了……
我还能够清楚地记得,就在回信的最后,她还写到现在县城,正在日以继夜地掀起一场踊跃报名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的浪潮。而这场才刚刚掀起来的上山下乡运动,瞬息之间,已经波及到了千家万户。
其实,按照开展这场上山下乡运动的有关政策规定,除了那些还在学校读书的学生以外,凡是街道上的那些无职无业的街道居民,也不论男女老少,几乎全部都是纳入另册,成为了这次上山下乡运动的理所当然的对象之列了。
自然地,我的这个高中同学,她也就定然是属于在这其中之列,这肯定是毫无疑问的了。终究,最后究竟要上山下乡到何处去进行插队落户,暂时还是一个不得而知的迷津。
此时,当看了此信以后,我不禁感慨万千地深思起来:
“唉,到头来她也还得像我一样,最后仍旧迟早都是非得要走这条当农民的唯一道路不可。因为,现实就是如此,谁也无法改变,谁也难以存在有其它奢望的了……”
顿时之间,此时我便似乎隐隐约约地觉得,我们之间都一样是到了同病相怜,且又坠落到了那种绝望境地上去。
于是,当看到她在信中所写到这些现实的时候,我反而冒出一种要激发出让她继续顽强生存上进的力量,不要从此丧失继续寻求对于未来前途的瞳景和追求。
首先,我得要好好地安慰和鼓励她,切莫让她从此垂头丧气地丧失了继续前进的勇气。要让她学会善于面对社会现实;其次,要让她学会善于顺应当今社会的这股历史潮流;最后,就是要让她能尽快地,去适应当前的这种变幻莫测的复杂形势。
你可要知道,在当年的这种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只有,也只有尽快地去适应它,这也许才是真正有出路的最好一种选择。除此之外,就再也别无其它选择的余地了。
因为,从我一贯以来的切身体验中知道,在当年开展的一切政治运动当中,毕竟得要想方设法去顺应历史的潮流,才会可能有自己生存的土壤条件。否则的话,便什么都是无从谈起了……
特别是,在当今的这个社会上,切莫要存在有任何其它非分之想,这都全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相反地,只有能坚持“与时俱进”的这个生存发展原则,才会不背离那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著名古训。有且只有这样做的话,最后才能会有个比较好的结果。这些,就是已经成为是不争的事实。
你可要知道,当年这场突如其来的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它就正像长江、黄河那滚滚而来的凶涌澎湃波涛一样,谁也无法、也无能为力地去阻挡得了的历史车轮。因为,毕竟这是我们伟大领袖已经挥了手,并向全国广大知识青年发出的伟大号召。
所以,我们只有义无反顾并积极地去响应,作出一种踊跃且带头的积极态度去应对。也许,这就是一种最为理智的选择了。
同时,必须要牢牢地记住,切莫再在这个上山下乡运动的风口浪尖上,存在有半点任何侥幸的心理,不满的行动,和任何抵触的情绪产生。这就是我们应该有的态度。
你可要知道,这种逆历史潮流的鲁莽的举动,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它所带来的沉痛的历史教训,它所带来的种种恶果,可以说是相当深刻且,又刻骨铭心的了。
为此,我便下定决心,一定要书写一封回信,以正能量地积极鼓励她,要勇敢地投身到这场伟大的变革中去。
同时,还要努力争取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经风雨,见世面,大显身手,并且还要能够有所作为。因为只有这样去做,也只有这样去做的话,才能够重新再去铸造自己美好的人生……
正是:
收到回信刚一周,书写文采属一流;
侃侃而谈坎坷路,上山下乡创成就。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