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人生路》
第七卷
“史无前例”运动的年代(中)
(1968—1971)
第十七篇在家乡劳动的三年里
(19689----19719)
第八十三章在家乡劳动的三年里(一)(1)
----返乡前夕的回忆(19688----19689)
那许许多多过去了的往事,都一下便全涌现在我的脑海中来。它简直就像是一幕幕的影像一般,一闪而过……
每当想到,在这近2800多个日日夜夜,每天都是那样的争分夺秒,那样的辛勤劳作,那样的汗流浃背,那样的满脸乌黑。但是,我都在默默无言地承受着,心甘情愿地当这平凡且无名的英雄……
每当想到,在我刚刚到来凤山初中时,正值是20周岁的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而转眼之间,八年过去了,如今已经快到了30岁的这个“而立之年”,但我也总是毫无半点怨言……
每当想到,把我人生当中最为美好且又最为宝贵的青春年华,全然都献给了这个平平凡凡,且又是让大多数人,在心目中瞧不起的炊事工作。但是,自己也无悔无怨……
每当想到,不少像我这样的年龄的同学、儿时好友,他们绝大多数都已娶妻生子,过上温馨的家庭生活。而我至今,仍然是孤身一人,顿时之间,令我是感到多么地心酸和无奈……
于是,当想到这里,瞬息之间,就在我的内心深处,产生一种真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滋味啊……
可是到头来,现在就即将要默默无闻地离开这间如此熟悉的小屋的时候。从今以后,即将要迎接我的,究竟又是一条康庄的阳光大道,还是一条荆棘丛生,或是一条更加艰难险阻的黑暗道路呢……
现在,我就要快将离开在这里干了八年之久的熟悉炊事的岗位,熟悉的伙计,熟悉的那些老师和学生,再重新返回八年前,离开了的那个我已经渐渐地生疏了的家乡去……
此时此刻,我的心情究竟是兴奋,是难舍,是伤心,还是……
唉,我实在是难以表达清楚……
(317)如此亲情永记他
有诗叹曰:
男大当婚女当嫁,三十临近乱如麻;
多亏表哥来关注,如此亲情永记他。
表哥上前说来意
就在我的记忆当中,那是1968年8月上旬的一个星期天下午,碰巧又正好是凤山墟日……
此时,我独自在学校总务处的办公室的房间中,正埋头地翻开阅看着刚由凤山邮递员老刘送来的一大叠报刊、杂志和信件。因为,每逢放了寒暑假以后,凤山初中学校的一切报纸、杂志和邮件,都是放在食堂总务处的办公室的。
当时,我还特地拿了一份《中国青年报》回到房间里,正在全神贯注地细心阅读起来。
你可要知道,《中国青年报》是特别引起我所关注的众多报纸中的一份。原因是,自从在读初中时候开始,《中国青年报》便好像真的成为了与我从来都不离不弃的忘年知交一般……
“飞哥,张世泽表兄来找你,婆婆叫你马上回到家里一趟……”
此时,才刚十一岁的小弟弟肥仔,正在我的住房的门口外轻声地喊着我。
顿时之间,我倒觉得有点奇怪起来,小肥仔他怎么会懂得如此准确地称呼张世泽表哥为“表兄”呢?这对于一个才十一岁的小孩童来说,我倒有点百思不得其解地在疑惑起来。
因此,在我的内心里便自然而然地猜测起来,一定是刚才外婆将“张世泽表哥”这个称呼教会他喊的了。
你可要知道,小弟弟肥仔当时已经在凤山小学读书了。因为,他正是在那场“史无前例”运动前的1964年入小学读书的。而在1966年读到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便遇上了刚刚开展的那场“史无前例”运动。
我还能够清楚地记得,原来小肥仔在报名读小学的时候,父亲在他入学时就给他所起的名字叫做“王立”的。
可是,到了后来在那场“史无前例”运动期间,由于中央文化革小组中的王力
、关锋、戚本禹出了“问题”之后,顿时之间,就迅速地在全国掀起一股打倒“‘小爬虫’——王、关、戚!”的造反浪潮。
于是,聪慧的小弟弟“肥仔”,便自告奋勇地要求学校老师,一定要将“王立”改成了后来一直沿用至今的“王强”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