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史无前例”运动初期在凤中的岁月里(七)(5)
打韦支韦大辩论
自从那场“史无前例”运动开展大半年以来,在这场运动当中所进行的各种各样的批斗会、游行示威、一些过火的造反行动等等,我基本上都是没有机会亲身经历甚至耳闻目睹过……
你可要知道,在人民内部当中,由于对于某些问题上的看法和观点存在着严重分歧的时候,从而展开激烈且互不调和的大争论,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大辩论”,原本这都是丝毫不足为怪的事情的。
那个时候,由于我当时大多都是处在上班的时候,往往都会发生许多事情,就很少有机会能够亲自前去观看了。
谁也不会料想到,后来的“大辩论”竟然会演变和发展成为受人“指使”和“操纵”,并且进行一场预先精心地有准备、有计划的大“围攻”,这就成为一种极为罕见的事情了……
下面我所要说的,正是在1967年4、5月份这段期间,我曾经亲眼看到、和听到的一件令人十分反感的事情。
也就因为由于此事情,使得不少人由当初只是产生同情,最后甚至发展成为了后来反过来支持这些被围攻的革命小将。并从而在无形之中,渐渐地转变了观点,到头来竟然参加进了这个造反派去。
于是,在客观上来说,对于这派的壮大和发展,便在无形之中起到了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那一幕让人难以置信的“围攻”的产生,是源于在寒假从南宁、桂林等地回来的一些且持不同观点的“小派”(当时也称打‘韦’派)【2】大学生而引起的……
一天下午,当吃了晚饭便听闻到在学校的内操场中,有一大群人正围成一堆,在跟几个从南宁回来的大学生,公开地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辩论。此时,学校的一些学生,已经里三层,外三层地将那几个大学生围得个水泄不通。
你可要知道,他们这帮围观的人群里的派别观点,原来都是各有所异的。其中,就有“小派”观点的,也就是“打韦派”的,并且其中为数还不少呢。
此时,我在旁边便很快发现平时和他们很熟悉的祁映森、张九杰、宋家新、阙辉等几个同学,他们也一块儿地挤在人群之中去。
但是,他们当时却一言不发,只是在“坐山观虎斗”。其实,我在平时和他们接触和交谈当中,便已经知道他们都是持“打韦”观点的了。
你可要知道,张九杰同学的哥哥张九芬,在桂林陆军学院就是“打韦派”观点的“铁杆”人物了。因此,自然而然对他们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了。
可是,其中也有不少是“大派”(当时也称支‘韦’派)观点的师生。如,阙祖华、陈正端、苏方宏等,他们也夹在人群之中。于是,他们在这场大辩论当中,自然而然是充当了“大派”这一方的主要角色了。
当然,也还有不少是所谓“中间派”和看热闹的。就是说,他们暂时那一派也不支持,也不反对,即是在当旁观者清。
我还在围观的这些人群里,发现竟然会有一些学校中的老师。此时,我只是悄悄地站在老远处,独自在观看和静听……
突然,我看见一个年轻人,他正一边拿住手中的一叠材料,一边在对围得水泄不通的师生,正在义愤填膺、声嘶力竭地进行高声地鼓动宣传:
“……在广西区党委中,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韦国清,运动一开始,就积极推行一条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四处派遣工作组,压制群众运动,压制群众造反……
“他明目张胆地公然对抗伟大领袖亲自发动的这场‘史无前例’运动,犯下了滔天罪行。为了将这场‘史无前例’运动进行到底,我们必需将韦国清抽出来,彻底地清算他在十几年来,对广西各族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我仔细一看才知道,原来这个年轻人正是家在凤山街,现在广西农垦大学读书的吴先武同学。
这时,我们学校的一位去年刚从广西师范学院政治系毕业,才分配到学校来的一个年轻老师阙某,便马上捷足先登地挤到里面,站到吴先武同学的面前。
随后,他即从袋子中拿出一叠报纸、传单。翻了好一阵以后,才好不容易找到其中的一张。于是,他便用新塘、凤山一带的方言土语,高声地朗读起来:
“……最新的北京来电,中央首长在接见广西两派代表时说:‘韦国清【3】同志是无产阶级司令部的人’……”
经他这样一说,于是在密集的人群当中,马上便响起一阵阵零星的掌声……
此时,双方各自都在列举大量的事实和例子,明确地阐明各自的不同观点。因此,辩论进行得异常地激烈,几乎到了那种白热化的地步……
似乎,此时我隐隐约约地预感到,持“大派”观点的辩论者阙某,渐渐显得理屈词穷,只能靠宣读手中的报纸和传单,方能勉强进行应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