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父亲就雇请了一些工人,突击地将它进行垦荒开拓。过不了多久,便变成了一大片新垦的新坡地。后来,人们便一直都称呼它为“里坡”(下图)。
因此,凡是路过里坡的人,个个都会站在那里观看上好一会儿后,便都会情不自禁地伸出大姆指,在一边啧啧地赞不绝口:
“志昉哥真是够有眼光了!他竟然会如此大胆地不惜成本,敢于将这片三、四亩大的荒坡地,买下并开垦出来,从此,它将会永远都是属于自己的土地了。以后,它就可以永远传给子孙后代。又加上,这块坡地离村子又近,过不了几年,便会慢慢地变成为肥沃又松软的熟坡地了。于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在它上面栽种上各种各样的旱地作物,那该是一件多么合算的事啊!”
我记得,在开荒后的头年春天,父亲便把这块刚刚新开垦的荒坡地,一下子全部都种上了木茹。
要知道,因为利用生荒坡种木茹,第一年在一般情况下,都会生长特别好。果然,不出所料,到了当年冬至时节,在收获木茹时,便获得了空前大丰收。单单是晒干的木茹块,也足足地放满了好几个大缸。
经过后来年年的整理平整后,一年四季都实行进行“轮种”南瓜、黄粟、黄豆、花生、红茹等旱地作物。因此,每年的收成,通常都算是还不错的……
正是:
村前大块荒草坝,放牛游戏都靠它;
父亲买下开垦荒,路过行人个个夸。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