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这里的人说话的音儿都那么好听,好听得苏梦影一句也听不懂,只好对着杨红云的公公婆婆一一那对苍老的老俩口,不管他们说什么都笑着点头。
他们对她非常热情,因为在她们看来,她是北京人,来自那个他们向往地金光闪闪的地方。
“真难为你,你刚到这儿的日子是咋过来的?咋能听得懂他们在说啥?”
杨红云回来也两年了,老人说话慢些,慢到一字一顿时她能听懂了。因为刚开始是两个人一起回来的,有她家那位两边翻译,听起来并不难。难得是她大天刚走的那段日子。
这里也算是著名的徽商天下,自古走天下是男人的专利。现在不光是男人,而是全家总动员,凡是还算青壮年的男女们都出去了,不是经商也是打工,家里留守的只有些孩子和老人。只有几个能数得过来的“没出息"的男人和极少数当人妇人,其中就包括孩子小,扔不下没和丈夫回北京的杨红云。
苏梦影一住就是十多天,杨红云把孩子丢给了公婆,整天陪着她。这里的热情招呼听不懂就去人少景美的地方。
这里徽派老屋,年代久远,小街古桥,溪水河水特别清澈。这里的人们散发着那种恒古不变的特质,拙朴自然,简单不伪饰的热情让苏梦影觉得很贴心。单纯善良得让她觉得方言不通并不是障碍。
夜色朦胧,湖水中倒映着天上繁星点点,好象是谁把颗颗钻石扔进水中,引诱着人一跃而起跳水打捞的贪念。
盛夏未至,己有几声蛙呜响自路边水田,淡淡的稻禾青麦和青草混成的清香在四周弥漫着,随着风飘来,若有若无地撩拔人的嗅觉。
一声声徽剧音隐隐传来,那是老人们在自娱自乐,身旁常围着似懂非懂的孩子们。每到这时,老人也会抱着杨红云的小程梦儿去听,直到梦儿圆睁的大眼渐渐地支持不住,困得沉沉紧闭才肯回家。在这里,电视不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没有人打扰这两个外乡人,至少杨红云感觉老人们看她也是。
她们俩每一到这时候就会离开古老的祖屋,来到湖边散步或是躺在捕鱼人的小船上看星星。
“云,是不是捕鱼人对你有意思?要不为啥咱们总上他的小船,甚至把船都要偷走了,他都装作沒看见?"
惬意的苏梦影戏弄着杨红云,看着指尖上残留着刚才搅动湖水的残渍,慢慢地流了下来。
“别叫我这么麻心,这儿的人都好客。也许没准儿看上你了,要不我替你试探试探,要是真有意思,你干脆留这里算了。回头我替你寄回一纸离婚书,咱们俩作伴多好。”杨红云的嘴能轻易饶了她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