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支柱的力量是无形大的!
在这一刻,汤茜突然有了决定,不论将来季海的病情如何,她都愿意一直陪伴他,支持他。
就像现在这一刻,季海愿意陪伴她,支持她一样。
病情谈论会开始,汤茜按照惯例完整地说明了伤者到医院时的状况,整个医疗团队的处置,目前的病情进展度,以及需要家属后续配合的事情。
这次前来听谈论会的家属,除了有患者的表哥,表嫂之外,还来了一个素未谋面的家属,他自己声称是患者父辈的朋友。
“你们医院把一个好好的人医治成这样半死不活的,现在让我们带回家照顾,这样合适吗?”
患者表哥带来的那位长者不分青红皂白就是一顿不客气的数落。
汤茜最无法忍受的就是自己的专业以及医疗团队的努力遭到质疑,他们联合做了七个多小时的手术,每一个医生都尽了全力。
当时汤茜几乎就要跳起来反驳了,坐在汤茜身边的季海示意她不要冲动。
“病人送到本院时,我也配合了接诊。我们给病人仔细检查过,他到达医院时,已经呈现了重度昏迷与休克。病例记录和当时的ct片子都能说明。再加上病人有如此严重的颅内出血,手术后昏迷不醒是可以预料到的后遗症。”季海作为急诊科医生,接替了汤茜发言。
汤茜偷偷瞄了一眼季海,很佩服他的冷静,在受到这样不实指控的情况下,他居然还可以保持风度,有理有据地耐心解释病人入院时的头部ct给病人家属们听。
“那你们做不好就不要做,提前和我们说明一下,我们可以转去别的医院治疗啊!”家属们依然这样指责。
汤茜实在不理解家属们的火气究竟来自哪里?
手术当天,整形外科的吴教授放弃了休息,大半夜的赶回医院做手术。他白天做了四五场手术,年龄已经是快七十岁的老人了。
不感谢医疗团队费尽心思将病人救活也就算了,反而还一副病人现如今的样子,完全是医院医生害的。
“病人的情况当时不适合转院,并且本院是本市最大的外科治疗中心,我不觉得转去其他医疗机构会得到更好的治疗。”
季海继续当汤茜的发言人,不慌不忙,不急不躁,逐一回答家属们的不讲理问题。
“既然你们手术前就觉得病人可能不会醒,为什么还要动刀治疗?结果现在治疗成个废人,还让我们负责接收?”那位年纪大一些的家属,还在不死心地把责任继续推给医院。
“站在救人的立场上,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作为医生都不会主动放弃。况且这些情况,我在手术前就和你们说明过了。”
这一次汤茜主动发言,说这段话时,她看了患者的表哥一眼,他低着头,避开所有人的目光,默不作声。
“你们知不知道把他救活了,我们家属后续要花费多少钱来照顾这个植物人?更何况,他们兄弟还不是直系亲属,这样对他哥哥太不公平了!”
说了半天还是钱!
“那不然呢?我们看着他死?见死不救吗?”
“你们做手术前应该问问我们有没有钱照顾啊?你们怎么没考虑到家属的经济情况呢?我们夫妻有孩子要养,这个从哪里冒出来的弟弟,我们管不了!”
患者表嫂的回答让所有医生愕然。
“你的意思是当病人被送进急诊的时候,先问一下你们有没有钱?有钱我们救!没钱的,该抬哪去抬哪去,我们不救,是这样吗?”
终于,汤茜还是忍不住,这句话也把家属们逼得哑口无言。
“我们急诊医生的责任就是救命,没办法根据每个病人的经济情况选择性治疗。在我们的眼里,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样平等。该救的都应该救!”
汤茜觉得自己讲的有理,声音也大了一些。
如果医院只是救治有钱人,不救穷人,那还要医院医生做什么?有钱人请医生单独回家治病,不是更加方便快捷!
“我们整个医疗团队熬了一整宿,耗费了这么大的力气,费尽各种资源,就为了救他一命。患者也的确被救活了,但你们既然怪我们医院救活了他?早知道这样,为什么要送来医院?留在外面自生自灭不是更好?”
一同参加会议的其他医生与护士都相当同意汤茜的说法,不住地点头。家属们也终于闭嘴,无话可说。
“如果经济上有困难,我们有社工可以帮助家属寻求社会的救助资源,这方面我们每个人都愿意帮忙,但是请给辛苦工作的医护人员一点肯定。”季海插上一句话打圆场,缓和了一下紧张的气氛。
会议结束时,大家总算达成一致。社会保障部门出面协助家属们寻求社会帮助,先帮助病人渡过难关。
汤茜和季海要离开前,病人的表哥突然走过来和他们打了照面,整个讨论会议上只有他一句都没说。
现在他说:“医生,不好意思,我知道你们都尽力了。我代表我弟弟谢谢你们。其实,我并不是不想管他,但突然多出这么一个麻烦,我的家人一下子没办法接受。但还是谢谢你们。”
走出会议室,汤茜一路上都在思考着这个问题,人在落魄时,是不是大家都要当做“烫手山芋”向外推?
这一天之内,她见了太多“绝情”的人。
汤茜不禁在想,当自己有一天不幸成为了累赘,会不会被身边的人像是垃圾一样扫地出门?
可是仅在一瞬间,她就否定了自己这样的想法,她有爱她的家人们,不论她在多么糟糕的状态下,她的父母都不会放弃她的。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家人,她才能在重度抑郁症的状态下,强撑过来。
因为经历过苦难与绝望,汤茜才更加清楚地知道,能在困难中被人拉一把,是多么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