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从开始到结束,甚至都不到半个时辰。
此时,皇城已经被先前攻入城中的士兵们控制,只不过皇城内已经几乎没剩下多少人了,只有些没有被带走、又害怕瘟疫而不敢出去的侍女侍从。
皇城中财物珍宝更是几乎一点不剩,唯一留下的,就是汉国十余年来建设的一座座恢弘壮丽的宫殿。
皇帝自然不想把皇宫留给叛军,可皇宫很大程度上就是皇室的脸面,若是将这些建筑也毁掉,那无异于自己扇自己的脸。
秦王踩着皇宫大殿下汉白玉的长阶,一步一步走得很慢。
他在感受、在回忆,他觉得每一节台阶都是曾经的一次不易。纵使以他几十年的见识和定力,现在也情不自禁的激动到手抖,不得不紧紧握住来抑制。
大殿内,秦王毫不客气地端坐于龙椅之上,
现在,他终于站在了这个国家的最
高点。
他所带来的文臣武将熟练地分成两列,整齐立于殿下。
前襄阳太守郭子旭侍立于秦王身侧,双手恭敬地捧着一卷金黄色的卷轴。
待秦王坐定,寂静只持续了片刻,郭子旭便缓缓展开了手中的卷轴,大声诵读起来:
“煌煌天威、芸芸社稷。汉皇帝陈友谅疲于征伐、劳民伤命,引天怒民愤。今朕上乘天意、吓成民心,讨伐汉皇于荆襄之地,救百姓万众于水火。今文武大臣百司众庶合辞劝进,尊朕为皇帝,以主天下。勉循众请,于汉十二年冬月四日告祭天地,即皇帝位于武昌,立国都于襄阳。定有天下之号曰大秦,建元鼎兴。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这是秦王早已命人拟下的即位诏书,宣告着从今天开始,一个名为秦国的国家将于荆襄诞生,一个名为陈友仁的皇帝将被永远书写于史册之中。
随着郭子旭宣读完毕,殿下群臣齐齐跪下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秦王,不,应当叫秦帝,此时也站了起来,双臂抬起,伸展于两侧,用怀抱天下江山的气势回应:“众卿平身。”
武昌现在几乎是一座废墟,无法再作为都城使用,只好定都襄阳。陈友仁原本大可以等到返回襄阳再宣告自立为帝,可亲手攻下了汉国都城,这种辉煌时刻带来的振奋岂容得了拖延,于是决定就在进城后,在汉帝的龙椅上即位。这才能将他多年
来积攒下来的憋屈一扫而空。
龙椅上的新帝意气风发,郭子旭拿起新的卷轴,宣读其对文武百官的册封、任命。
顾思源也在群臣之中,可直到封赏的诏书宣读完他都没有听到自己的名字。
他不由得打了个冷战。
事情到了如今这一步是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他原本只是想救回自己的父亲才为秦王所用,没想到的是,原本那个手无实权的秦王,竟然真的打跑了汉皇帝,自己坐上了龙椅。
封赏的官职直到从五品,他都没有沾上一个。很明显,现在的他,对新帝来说,已经没有用处了。
不过他也并不在乎了,听命于秦王,被迫和自己父亲、叔父奉献了半辈子的汉国为敌,和自己的两个兄弟站在对立面,每每想到这里都让他痛不欲生。
即便陈友仁当上了皇帝,他也只想赶紧找回父亲,找回兄弟,哪怕一生碌碌无为、无官无爵也罢。
可如今这样,他为陈友仁当牛做马,就算找回了父亲,恐怕也没有脸面再去见尚且身在汉国的两个兄弟了。
此时,即位仪式已经结束。顾思源整个人像丢了魂魄般,随着群臣走出殿外。
走下长阶,停下脚步环顾四周。
偌大的皇城,他竟不知道该去往何处。
沉郁落魄间,一人从背后拍了拍他的肩膀,轻声说:“顾思源,皇上召你。”
顾思源猛然清醒,回过身一看,是前襄阳太守郭子旭,新帝真正的心腹之
一。
“烦请大人带路。”顾思源低声下气,恭敬之色溢于言表。
两人一前一后,绕到大殿后面。
这里原本是汉帝的寝宫,现在自然也归属于了即位不久的新帝。
顾思源被引进门,绕过了数道走廊屏障,才见陈友仁坐在龙床上,抚摸着床上绣着龙纹的金黄色布料,不知在想些什么。
“臣,拜见陛下。”顾思源跪下叩首,叫着自己还并不熟悉的称呼。
“顾思源。”秦帝陈友仁没让他平身,只是不冷不热地唤了一声。从前,他都是叫顾思源“贤侄”的。
这个称呼让顾思源心更冷了些,带着些颤声回应道:“臣在。”
“朕今日没有给你一官半职,你可有怨?”
“臣万万不敢。”顾思甜将额头在地上贴得更紧了。
“虽没有封你官爵,但朕知道你想要什么。”秦帝顿了顿,继续说:“你走吧,回雍州去,雍州华县,你们顾家的宅子里。你想要的,就在那里。”
顾思源一愣,随即大喜。他想要的,不就是他的父亲吗!
“臣,谢陛下隆恩!”顾思源重重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甚至都忘记了向皇帝告退,径直就想跑出去。
“等等。”秦帝叫住他,言语平淡却洪亮,带着不容辩驳的力量:“回去之后,便忘了朕与你的交集罢,只要不参合政事,华县之内随你如何度日。朕回命人往顾府送些财物,足够你们府中上下吃穿用度。朕……向来一言
九鼎。”
顾思源站定回头,再次跪下磕头谢恩,随后头也不回的直奔皇城外而去。
跟随陈友仁的这段时间,虽然并没有什么建树,但关于其隐秘却了解了不少。秦帝这次让他回去安定度日,就是不愿用他,却要让他封口。
本来就算杀掉他也没什么,封口更彻底,不过秦帝方才说得最后一句话似乎就是在解释自己为什么不杀他。
“一言九鼎么……”顾思源默默重复了一遍后,便跨上战马,径直奔向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