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不满足当一辈子苏州老板(1 / 2)

沈万三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赚尽天下人的财富,所以他的眼光不会仅仅局限在苏州城内,早在张士诚刚刚打下苏州城时,他就发觉这个盐枭难成大器。如果只靠张士诚不怎么保险,他意识到自己必须有坚强的政治靠山,才能把生意做大做强,所以他决定加双保险。

但在别人屋檐下,该低头时还得要低头,所以沈万三对张士诚一直很顺从。不过,低头归低头,这不妨碍沈万三寻找其他靠山。

纵观元末群雄,沈万三觉得红巾军日后成事的几率比较大。所以,他要提前打招呼,日后才能图谋更大的利益。

其实,在张士诚兵不血刃占领苏州的两个月后,红巾军的首领之一朱元璋眼馋得不行,他也要在富庶的江南大地占领一席之地。于是率领军队玩命地攻打集庆(今南京)。但他没有张士诚的运气好,遇到元兵的顽强抵抗。不过,最后还是在五月初十拿下了集庆,元将陈兆先所部三万六千人投降,元水寨元帅康茂才领众五十万人归降。朱元璋改集庆为应天府,自称江淮义军明公。

朱元璋虽然占据了应天,但四面受敌,处境不容乐观。东有元将定定扼守镇江,东南有张士诚占有平江(今江苏苏州)、常州和浙西地区,东北有地主武装青衣军张明鉴占据扬州(今属江苏),南面有元将八思尔不花驻屯徽州(今安徽歙县),西面有徐寿辉占有池州(今安徽贵池)。

为了解决这些危机,朱元璋先后派兵攻占了镇江、广德(今安徽广德)、长兴(今浙江长兴)、江阴(今江苏江阴),扩展和巩固自己的势力范围。然后集中力量打击孤立无援的浙东元军。同时,朱元璋采纳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继续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为统一江南做准备。

我们不得不承认,朱元璋有着和沈万三一样的远大眼光,只不过他的用心是在政治,而沈万三却在经商。这是二者的不同之处。

朱元璋的出色表现成为了沈万三靠山的不二人选,所以,在朱元璋攻打应天时,沈万三便主动捐纳万吨粮食,给朱元璋的红巾军做军需。接着,又捐献五千两白银,还替朱元璋修建了650间军营。

这一切对沈万三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对朱元璋来说却是雪中送炭。

朱元璋攻下应天后,沈万三便决定去拜会一下这个多年前的拜把子兄弟。

一路顺风顺水到达应天后,红巾军侍卫听说是自己主子的老朋友求见,赶紧通报。

都到而立之年的二人相见,紧紧地抱在一起。这时间如流水般飞逝,想想当初相见的场景好像是昨天发生的事情一样。二人坐定后,开始侃了起来。

“朱老弟了不起啊,几年功夫就手握千军万马。”

“沈兄过奖了,你不也是一样,摇身一变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