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整个天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只要不是和他在一个战壕的就是敌人,对待敌人,朱元璋从来不会心慈手软。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五月,朱元璋发表檄文声讨张士诚。檄文列举了张士诚八大罪状,除了第四款和第八款与他朱元璋有关外,其余的全都是指责张士诚背叛元朝。不看开头和结尾,非常容易使人误以为是元朝的讨伐令。这表明朱元璋已经以顺承天命的王自居。
虽然张士诚料到朱元璋会来这么一手,也早已做好了战斗准备。但上梁不正下梁歪,他贪图安逸享乐的生活,不用脑袋想也知道他的官兵好不到哪里去。所以他的军队哪里是朱元璋的对手。
在朱元璋军队的迅猛攻势下,张士诚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在朱元璋和张士诚的这场争夺战中,张士诚很明显处于下风。这一年十一月,杭州、湖州的守军先后投降,这样,苏州就成为一座真正的孤城。朱元璋的军队已将苏州城围得个水泄不通,准备来个瓮中捉鳖。
在开始攻城前,朱元璋筑墙围城,并造有三层的木塔楼,高过城墙,用弓弩、火铳向城内猛烈地射击,还设襄阳炮日夜轰击,城内一片恐慌。接着,朱元璋的军队开始强攻,但几次强攻下来都没有什么效果。
张士诚毕竟在苏州经营多年,布防不是一般的坚固,是相当坚固。朱元璋的军队一时对苏州也奈何不得。无奈,朱元璋只好采取围困战术,想把张士诚困死在苏州城内,但城内粮草充足,这也不是什么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