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大勇他们在李智远和村两委班子的陪同下,来到了空置一年多的马虎沟村初中校。
马虎沟村情况比较特殊,它以前主要在马虎沟的那边,靠近马耳山的地方,分为上岭下岭两个部分,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下岭,百分之二十的人口在上岭。上岭主要是猎户和挖草药捡拾山货的人家,下岭则是从事各种副业养殖业种植业的人家。
战乱时候,深深的马虎沟和高峻的山崖堪称村民的保护神,上岭和下岭的村民在马虎沟和山崖的保护下,堪称世外桃源,村民过着虽不富足但平安稳定的生活,但解放后,随着国家的安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深深的马虎沟和高峻的山崖就成为了人民致富路上的拦路虎,让马虎沟的村民进出极为不便。
这种情况下,大部分村民开始往马虎沟外想法搬迁,逐渐在马虎沟外形成了新村,称为外岭,几十年的功夫过去,等郝大勇他们来马虎沟扶贫的时候,外岭已经占据了整个马虎沟村人口的百分之六十,村委办公室和学校卫生室商店等都设置在了外岭,简单点说,一条马虎沟,让马虎沟两千多村民形成了里外和穷富两个世界,只要稍微富裕点的村民,都搬到了外岭居住,留在马虎沟那边的上岭下岭人家,基本都是无钱搬和不想搬的村民。
马虎沟村的学校就设立在马虎沟村靠近马虎沟的村边,也最大可能
地照顾到了上岭和下岭的学生。
学校的小学在南边,初中在北边,背靠背,小学朝南开门,初中朝北开门,互不影响,东边就是深深的马虎沟,高峻的山崖下日夜淌着潺潺的溪水,看似恬静幽美,可是一旦夏天山洪爆发,深深的马虎沟立刻变成狂暴的孽龙,会把沟里所有的生命都碾成碎渣,成为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
郝大勇还没有走进学校,就立刻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几十间房子掩映在葱茏的树木,这些树木种类非常多,出了高高壮壮的杨树,还有茂盛浓密的梧桐树,间或有臭椿楸树国槐刺槐等树木,充分展示了马耳山区丰富的树木种类,要是春天梧桐花和刺槐花国槐花都争先开放的时候,这个学校一定是一个花的海洋,花香四溢,心情愉悦,郝大勇想想这种情景浑身的细胞都跳动起来,因为他当初所在的军营就是这个样子啊!
尤其站在学校外面,向东望去,脚下是无底的马虎沟,远处是巍峨的马耳山主峰,似乎跨越这道马虎沟就进入了青山胜景,和高大耸立的马耳山融为一体,成为华夏大地上最为坚硬的一份子,这种感觉,让曾经的解放军战士郝大勇极为骄傲兴奋!
郝大勇在李智远他们的陪同下进入学校,找了两间大屋子当宿舍安顿好后,郝大勇就一刻也不想离开这个地方了。
郝大勇也看出来,向小虎和魏知书都对
这个地方非常满意。在一个令人高兴开心的环境里互相战斗共同帮助老百姓走向富裕路,扶贫工作队未来的工作哪怕再苦再累再充满波折,也就变得微不足道了。
郝大勇甚至在盘算着,如何在适当的时候接爷爷来这个令他魂牵梦绕的地方住段时间,让老人家在昔日战斗过流过血拼过命的地方重新找回青春的豪情和生命力。当然,也要让梅丽雪来看看,以后马耳山景区的开发,还要靠她这个国有旅游企业的头头出力呢!虽然包村扶贫脱贫攻坚是公事,自己和梅丽雪是私人关系,但在建设国家振兴中华为伟大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这个大局上,还分什么私事和公事吗?
正是因为郝大勇快乐兴奋的心情,所以无论李智远和周永贵、韩守礼他们无论怎么邀请,无论说什么样的话,都无法让郝大勇离开这个新家半步,都无法让郝大勇去周永贵家吃饭。
郝大勇看出周永贵离开的时候满脸阴霾,满腹怨恨,但郝大勇不在乎。在知道周永贵的所作所为之后,郝大勇在心里已经和他划清了界线,他郝大勇是一个战士,是一个英雄的后代,他无法和这些黑恶势力同流合污,无法哪怕敷衍共处,这是一种天生排斥,是水火是光明黑暗的无法融合!
当时的教师宿舍就是一排坐北朝南的瓦房,郝大勇和向小虎、魏知书三人每人找了一间当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