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巍峨的大山,逶迤而去,山顶云雾笼罩,这就是沂蒙山区大名鼎鼎的青山,青山的主峰称为云雾山,常年为云雾笼罩,而青山有一道支脉,起伏险峻,有一个山峰状如马耳,高耸云霄,正是马耳山。
马虎沟村就蜷伏在马耳山脚下,一条山间公路从村边斜挂而去,一条蜿蜒清澈的小河,沿着公路相伴流淌,树木葱茏,流水潺潺,十分清幽。
穿过马虎沟村,一条曲折的山路,直通马耳山的主峰马耳峰。马耳峰上有个马虎洞,以前是闻名沂蒙根据地的八路军兵工厂,敌人屡次想破坏,都没有得逞,马虎沟村也因为这个兵工厂名闻遐迩。
马虎沟村情况比较特殊,它以前主要在马虎沟的那边,靠近马耳山的地方,分为上岭下岭两个部分,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下岭,百分之二十的人口在上岭。上岭主要是猎户和挖草药捡拾山货的人家,下岭则是从事各种副业养殖业种植业的人家。
战乱时候,深深的马虎沟和高峻的山崖堪称村民的保护神,上岭和下岭的村民在马虎沟和山崖的保护下,堪称世外桃源,村民过着虽不富足但平安稳定的生活,但解放后,随着国家的安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深深的马虎沟和高峻的山崖就成为了人民致富路上的拦路虎,让马虎沟的村民进出极为不便。
这种情况下,大部分村民开始往马虎沟外想法搬迁
逐渐在马虎沟外形成了新村,称为外岭,几十年的功夫过去,等郝大勇他们来马虎沟扶贫的时候,外岭已经占据了整个马虎沟村人口的百分之六十,村委办公室和学校卫生室商店等都设置在了外岭,简单点说,一条马虎沟,让马虎沟两千多村民形成了里外和穷富两个世界,只要稍微富裕点的村民,都搬到了外岭居住,留在马虎沟那边的上岭下岭人家,基本都是无钱搬和不想搬的村民。
顺马虎沟村往外走十五六里,就是马耳山乡的乡驻地龙凤寨。
复员军人高明远的家,就在马虎沟村。
高明远的家非常干净,四间瓦房,各有两间东西厢房院子里还有一颗挂满石榴的石榴树,石榴树下是一丛正在开放的月季花。
高明远走进屋子,看见母亲正躺在床上,旁边的墙上还挂着一个药瓶子,手上还有白色胶布,粘着一块药棉,显然刚刚挂完吊瓶。
高明远的父亲高见禄坐在床前的八仙桌边,八仙桌靠墙是茶具盘子,上面放着茶壶茶碗,上面是一副很多年的像。
高明远进门看到母亲,父亲,赶紧问道:“娘,你怎么样了?”
高明远母亲韩玉香看着儿子,脸上顿时露出老菊花一样欢喜的笑容,开心地说道:“你娘的病是老毛病,死不了!”
高见禄赶紧说:“这不,刚挂完吊针,你韩城大哥刚走!”
韩城是马虎沟村卫生室的医生。
高明远拿起椅子,坐到床前,忧心地看着母亲,问道:“娘,我听说你这次吐了很多血?”
高明远母亲韩玉香看着儿子,豁达地说道:“没有很多,就吐了一口。你知道,我胃窝浅,胃一出血就吐。你别听你爹这个狗东西瞎咧咧!”
高明远看看父亲,高见禄点了支烟卷开始抽烟。
高明远还是不放心地说:“娘,咱还是去县医院看看吧!我开着车回来的呢!”
韩玉香生气地说道:“不用看,咱哪有闲钱往医院那不见底的窟窿里扔!不去不去!”
高明远问道:“我知道娘这毛病,不生气不犯病,到底怎么回事!”
韩玉香看着高见禄说道:“还不是让你爹这头犟驴给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