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截断黄牛和奸商的囤货渠道,让每个市民都能用正常价格买到最基本的生存物资。
同时对灭世天灾进行深度科普宣传。
并安排了往返城乡的免费专车,有序劝返那些盲目往大城市里挤的市民,以此来缓解城区的压力。
第二天。
当杜飞和叶曦上街巡察的时候,城市秩序有了明显好转。
虽然愿意返乡的市民少之又少,大街上依旧是人潮汹涌;但他们的手中并不再缺水缺粮食,基本的生存已经有了保障。
“看来,恐慌情绪一旦形成,再怎么科普宣传都没有。”叶曦怼道:“你一开始就不应该把天灾论爆出来。”
“下回怼我之前,能不能换点新鲜的说词?”杜飞郁闷道:“他们相信了我说的灭世天灾,却不相信我天灾一定要到2051年的6月29日才会降临,我也没办法。”
“这些人,真的是可怜又可悲。”
叶曦没有在大街上继续讨论这个问题。
等回到了车上之后,她升起车窗玻璃,隔绝了车外的声音才继续追问:“你老实告诉我,久泉市到底有没有在建的避难所?”
“当然有。”
“入口在哪?”
“你问得太多了。”
“连我也不能说?”
“不能。”
杜飞的态度很坚决,虽然已经卸任了灾防部的所有职务,但事关避难所的一些规例,不能说的,只字不言。
离开城区驶上沙漠公路后,俩人看到了火红色的夕阳,而夕阳下的沙丘依旧升腾着一层热浪,像是大地已经被烤熟。
叶曦突然问:“随着地日距离的拉近,温度的上升速度是多少?”
“如果以十天为一个周期,在一个周期内会上升04度左右。别看这个数字很小,一个个周期累积起来,也是很恐怖。”杜飞道。
叶曦忧道:“我明白,每个月上升12度,而且这个温度会持续高攀,直到灭世天灾的降临!今年的冬天,将不复存在。”
“是的,今年不会有冬天,哪怕是北方的漠河也未必可以看到雪花。”杜飞问:“今天是多少号?”
“10月19日。”
“离元旦还有些日子。”
“元旦你有什么计划吗?”
“没。”
杜飞只是想起了会在元旦节当天登陆东部沿海城市的那次海啸,也不知道老杜同志回望海市之后,有没有跟灾防部制定相应的防御计划。
杜飞问:“你有没有亲戚在东部沿海城市?”
“没有。”叶曦道:“我爸在部队,还有一个妹妹,也是在部队服役。我们叶家上下三代都是军人,我是唯一的例外。”
“你为什么不参军?”杜飞好奇地问。
叶曦想了想,满脸遗憾地说:“我以前的理想是当个科学家,可惜脑子不够用,便只能退而求其次,在科研机构做文职工作。”